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千年古鎮展新姿

千年古鎮展新姿

日期:2016/12/16 18:15:49      編輯:古代建築
梅川廣場

  本報記者劉又元

  通訊員蘭國勝伍志勇報道

  梅川鎮位於素有鄂、皖、贛“三省通衢”之稱的湖北武穴市北部,是一座有著1400多年發展歷史的古鎮,因明蕲王朱仲良植梅千株於河旁,遂得名梅川。千百年來,梅川一直是鄂東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信息文化中心。近幾年來,梅川鎮黨委、鎮政府加快城鎮建設步伐,走出了一條以城鎮建設統等城鄉發展、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新路。這座歷經滄桑的千年古鎮,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歷史嬗變。

  精心規劃繪制發展藍圖

  梅川鎮版圖面積272平方公裡,轄77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人口14.2萬人。城區規劃修編控制面積9平方公裡,已建成中心城區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萬人,是武穴首鎮、黃岡大鎮、全省重鎮。

  在武穴市“十一五”規劃中,梅川鎮被確定為“小城市”發展方向,梅川鎮發展如何定位?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結合梅川的環境、資源和人文特點,在經過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城鎮建設定位在特色食品城、山水園林城、鄂東明星城、商貿旅游城上,把梅川建設成為“充滿經濟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環境優良、充滿現代氣息”的小城市。

  在編制規劃時,一是注重長效性。該鎮編制的城鎮發展規劃,立足鎮情,注重長遠,確保規劃能滿足梅川未來20年的發展需要。幾屆黨委一張圖,不因黨委、政府換屆而隨意更改規劃,在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量調整,使規劃更具可操作性。二是注重科學性。以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謀劃,科學布局,打造一流人居環境,聘請省市專業設計單位和專家對中心城區和中心村進行設計規劃。三是注重適用性。既注重當前的鎮情,又注重未來的發展;既注重發展的速度,又兼顧經濟的承受能力。四是注重特色性。梅川是禅宗四祖司馬道信的出生地,是鄂東第一個紅色黨支部誕生地,在進行城鎮規劃設計時,突出梅川特色,對梅川的東門、浴佛井等一些古建築進行了維護,突出了梅川厚重的歷史背景。由省市設計部門對城區主街道進行了街道景觀規劃設計,設計了“四個”一條街,即服裝一條街、家具一條街、休閒一條街、小商品一條街。

  創新機制孕育無限商機

  資金短缺是制約小城鎮發展的“瓶頸”。單純依靠政府投入太少,靠群眾集資太難,靠自我積累太慢。梅川鎮按照“突出重點,示范引路;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政府支持,農民為主;創新機制,形成合力”的原則,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實行多元化投入,滾動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以來,全鎮投入城建資金達2億多元,是全鎮三年工商稅收的3倍。

  一是廣泛吸納民資。該鎮通過出台優惠政策,改革戶籍制度,對中心城區、金融路街道等進行住房開發和路面硬化,先後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出售經濟適用房400多套,建成前店後廠式門面150間,吸引了一批農民進城安居創業,不僅收回了政府的前期投入,而且為城鎮建設積累了資金,這一塊累計資金6000萬元。

  二是申報項目爭資。近幾年來,積極發揮鎮直機關積極性,引導他們為梅川城建作貢獻。鎮廣播站籌資180萬元,建成了鄂東一流的鄉鎮廣播電視中心;梅川高中投入600萬元,新建了占地近萬平方米三棟四層的教學樓;工商、郵政、醫院、派出所等單位也通過自籌資金和立項爭資等途徑,退出中心城區並紛紛新建了辦公場地。這一塊累計資金1800萬元。

  三是舊城開發融資。通過清理和招、拍、掛,盤活存量土地,對一些經營受益性建設工程,實行政府組織公開招標,開發商帶資開發,受益後返還投資。全長1000米、260間房屋的沿河街改造工程,就是利用閒置土地,通過競標選定三家建築商帶資1200萬元共同建成的。對鎮政府、供銷社、糧食以及部分企業在城區的存量資金,隨著舊城區的改造和事業單位的改制,全部實行公開拍賣,不僅收益高,單位職工身份置換得到了妥善解決,而且城鎮商住小區檔次明顯得到逐年提升。梅川老政府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2005年拍賣價565萬元,供銷社梅川商城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2006年下半年拍賣價1100多萬元。這一模式由於升值空間大、投入風險小,在該鎮城建工作中得到了全面推廣。這一塊累計資金1.2億元。

  四是全力招商引資。引進廣東藍帶集團北京藍寶公司,一期投資8000萬元,買斷原啤酒廠的全部產權,並改建成湖北金百利啤酒公司,該公司年生產啤酒能力達到了20萬噸。引進的台灣立昌玻璃公司等企業形成了從政工業園。引進香港老板投資1000萬港幣建成了可供500多人就業的溢龍服裝織造有限公司。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吸引鎮內個體私營業主共同出資,興建了梅川農副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引進浙江客商投入500萬元建成了百家福超市;引進武漢客商投資300萬元興辦了近2000平方米的家電超市。

  齊抓共管嚴格土地監管

  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生產的基礎,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近年來,隨著城鎮建設速度加快,土地管理工作備受關注。梅川鎮在切實加強土地政策宣傳教育力度的同時,加大嚴格執法,依法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力度,不定期在全鎮范圍內逐村逐地段逐宗地清查登記,采取多種措施,依法進行查處,實行綜合整治。對違法占地項目實行停水停電、強制拆除、查封機械。對重點違建項目實行24小時監控,防止私自復建搶建。對違法用地案件難以執行的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全鎮形成齊抓共管、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鎮政府同各村、各部門主要領導簽訂責任狀,嚴格各級領導干部的工作職責,嚴格責任追究。由政府牽頭,組織土地、紀檢、工商、供電、建設等部門聯合執法,對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續的建設項目,對發改部門沒有審批的建設項目,規劃部門不辦理規劃許可,建設部門不發放施工許可,房產部門不辦理產權登記,金融部門不辦理貸款。從源頭上遏制土地違法案件的發生。

  打造特色彰顯古鎮新貌

  一個城市的發展要以特色取勝。特色是小城鎮建設的靈魂,是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基石。近年來,梅川鎮在小城鎮的建設上凸顯小城鎮的個性特色和城鎮魅力。

  一是突出產業特色,打造特色食品城。近年來,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區位、交通等優勢,大力發展鴨業、酒業、山藥生姜業、粉業、豆制品業,大搞農副產品深加工,建起了食品加工一條街。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農業——工業循環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糧食產業化的機遇,著力拓展食品產業群,大搞招商引資,做大做強以春燕鴨業公司、黃鶴樓排粉廠、民豐方便粉廠、山藥羹廠等為主的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壯大了城區骨架,增強了城鎮承載能力,全鎮食品加工企業年產值達6.5億元,實現稅收600多萬元。在此基礎上,開發利用白雲石、石英石、白礬石、滑石等資源,引進了台灣文昌玻璃、浙江錦虹服飾、浙江福源石粉等一批民營企業,促進了小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

  二是突出自然特色,培育山水園林城。依托中心城區青山環抱,梅川河穿境而過的自然優勢,在街頭景點和房屋造型的設計上均考慮與山水園林城的吻合。現在,一個“水從鎮中流,鎮在林中走,園依山水旁,無處不是景”的具有現代氣息、地方特色、生態和諧的小城鎮呼之欲出。

  三是突出人文特色,彰顯歷史文化城。梅川鎮是一座千年文化古鎮,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特別是佛教文化源遠流長。積極打好“四祖文化”這張牌,對東門樓、浴佛井、四祖母親墓等古建築進行了很好的維修和保護,禁止對老城區一帶古建築進行隨意拆建。同時,在新城區大力推廣新穎別致、風格獨特的建築模式,精心設計出一批莊重典雅、氣勢恢宏的現代建築式樣,使整個城鎮新老結合、動靜結合,凝固的詩句與躍動的音符交融,既保持了濃郁的古鎮韻味,又充滿了強烈的現代氣息。著力完善城鎮功能,注重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建起了休閒長廊、全民健身中心等,經過近幾年的建設,梅川已成為一個環境優美,適宜人居的小城鎮。

  四是突出商貿特色,建設新型商貿城。梅川是“三省通衢”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商貿交易十分活躍。他們依托這一優勢興建了集貿市場、家具市場、糧油市場、畜禽市場、服裝市場、運輸市場等六大專業市場,各類市場年貨物吞吐量達1萬多噸,年商品零售額27600萬元,有力地拉動了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

  幾點梅花添逸興,數聲鳥語助吟懷。梅川,一座千年古城,一座富有特色、富有現代氣息的鄂東明珠,正迎著新世紀的曙光,在發展中尋求超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