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無論是皇帝、大臣、還是皇親國戚;無論是群眾、制作廠商,還是學者、古典專家;無不稱贊楠木為國產珍貴木材。
歷史上,楠、樟、梓、木周 並稱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足見人 們對楠木喜愛程度有多高。在中國建築中,金絲楠木一直被視為最理想、最珍貴、最高級的建築用材,在宮殿苑囿、壇廟陵墓中廣泛應用。根據《博古要覽》楠木有三種: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帶清香,紋理也很美觀;二是金絲楠(紫楠的別名),木紋裡有金絲,目前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更為難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結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紋;三是水楠,木質較軟,多用其制作家具。古代封建帝王龍椅寶座都要選用優質楠木制作,同時還是古代修建皇家宮殿、陵寢、園林等的特種材料,該樹種自清代起就稀有了。晚明謝在杭《五雜俎》提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
在我國傳統木構建築以及內部裝修中所用木材,為何尤以楠木為尊貴?其實,還是在於楠木無可替代的材質。楠木樹干高大,圓滿筆直,樹高可達40米,直徑可達1.5米,極適於做建築棟梁之材和造船;況且楠木加工容易,木材密度適中,木性穩定,不開裂、不變形,極為耐腐;還有楠木色淺,黃褐色,紋理細膩,有美麗的光澤,質地溫潤柔和,有淡淡的香味。同樣是優良的建築用材,松木與楠木相比,缺點是容易開裂,密度略輕,有較多的樹脂,也就是沒有楠木干淨、清潔和文雅,這一點很致命。
在清宮中,不但重要宮殿的梁柱使用楠木,而且經常以紫檀或黃花梨木與楠木相配制作家具,通常如桌面的芯板用楠木,抹邊等框架用硬木。現在,珍稀瀕危的金絲楠木,在全國都已屬罕見。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 ,現今北京故宮僅存有為數不多的清代的楠木家具;明十三陵長陵的稜恩殿是現存最大的楠木殿,殿內的 60 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絲楠木制成的,直徑很粗,得要兩人合抱。另,承德避暑山莊的澹泊敬誠殿也是目前首屈一指的楠木宮殿。民間也收藏有楠木的羅漢床、拔步床和雕刻的飛罩、牌匾、楹聯、和對聯等。如今,金絲楠木制品已經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古典收藏品。
金絲楠木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材,在明朝末期就已經瀕臨滅絕,歷史上金絲楠木專用於皇家宮殿、少數寺廟的建築和家俱,民間如有人擅自使用,會因逾越禮制而獲罪。宮中常用楠木制作床榻,觸之不涼,不傷身體,而其他硬木則不具備此優良特性,所以金絲楠木早已成為代表中國古典文化精髓的木質收藏品。金絲楠木還有紋理順不易變形,木材歷經千年風雨而不受蟲蛀。
當初大明永樂四年(1460年)诏建北京宮殿時就“分遣大臣采木於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這在明史上有明確的記載。明代文獻裡常常提到,楠木為做家具的良材。常被用來制作箱子、櫃子和書架,也可用來裝飾櫃門或制作文房用具。此外,楠木尤多“滿面葡萄”的結瘿,其花紋細密瑰麗,精美異常。明式家具中用在顯著部位的瘿木,多數為這類楠木瘿子。《格物要論》:“骰柏楠木出西蜀馬湖府,紋理縱橫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價高,四川亦難得,又謂之股子柏楠,今俗雲斗柏楠。
皇家更是將楠木作為御用之材,明代宮殿及城樓、寺廟等重要建築,其棟梁必用楠木。以故明代采辦楠木的官吏絡繹於途。至清代楠木上品金絲楠木曰亦難求。康熙初年,也曾派官員往南方諸省采辦過楠木,由於耗資過多,康熙此舉太奢,勞民傷財,無裨國事,遂改用滿州黃松,大殿之木柱則以外包楠木拼接而成。
北京故宮及現存上乘古建多為楠木構築。如文淵閣、樂壽堂、太和殿、長陵等重要建築都有楠木裝修及家具,並常與紫檀配合使用。如明十三陵中,建成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的長陵稜恩殿,占地1956平方米,全殿由60根直徑1.17米、高14.30米的金絲楠木巨柱支承,黃瓦紅牆,垂檐庑殿頂,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大殿之一。清康熙時修建的承德避暑山莊的主殿——“澹泊敬誠”殿,也是一座著名的楠木大殿。還有清西陵道光帝的慕陵隆恩殿、配殿建築木構架均為楠木,並以精巧的雕工技藝雕刻出1318條形態各異的蟠龍和游龍。慕陵殿宇的楠木雕刻已突破了其他清陵油飾彩繪作法,采用在原木上以蠟塗燙,壯美絕倫。
楠木的名聲在外,民間也深知其貴,《紅樓夢》中秦可卿的楠木棺材,有“一千兩銀子只怕無處買”的記述。在現代,援外的中式園林建築營造時,美、英、法、德和瑞士等國也指定要用楠木。視質地和紋理的不同,業內對楠木有如稱呼:金絲楠、豆瓣楠、香楠、龍膽楠。世人皆知會產生一種迷人的光澤的金絲楠為最貴。
考證一:修建紫禁城的金絲楠木出自四川峨眉,古人法度嚴禁,選擇四川峨眉的金絲楠木修建紫禁城肯定和材料質量有關系,而且當時蜀道難於上青天,書上論述:有一根楠木一條命的說法.若不是四川的金絲楠木材質最好,完全可以從西南別的省采購.
考證二:明代起,皇家專門有金絲楠木置辦的部門,當時各地官員將進供金絲楠木當成頭等大事,官員進供金絲楠木可做為業績考核和晉升的標准,平民進供一根金絲楠木即可做官.
考證三:清朝其實已無多少金絲楠木可用,所以大直徑的桢楠才被選為皇家宮殿建築用材.明清兩代均嚴格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築使用金絲楠木,嘉慶殺和珅,公布了二十大罪狀,條條死罪其中和珅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jiàn)侈逾制,其大罪十三。
關於金絲楠木還要多說幾句,這兩天剛剛看過央視《探索發現》中的一期關於“清東陵”被盜的節目,其中談到慈禧的棺木乃金絲楠木制成,解說詞中提到金絲楠木是產自南非的珍貴木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在植物學分類上並沒有金絲楠木這個樹種,所謂金絲楠木是楠木在成都平原地下埋藏3000年以上、經過復雜的地質變化與成分替代過程才形成的一種特殊材質,特點是對其剖面進行打磨後,會呈現出金黃色的紋理,故稱金絲楠。民間傳說金絲楠木做的棺木可以保護屍體不腐爛,事實上,只是做成棺體的金絲楠本身不容易腐朽從而間接能在某種程度上保護屍體而已。在出土的烏木中,能出板材的金絲楠木並不多,因此尤顯珍貴。應該說,清宮人員相信民間傳說,取烏木金絲楠為慈禧制作棺木的可能性極大。據說後來取金絲楠作棺木的人還有袁世凱。
本人是金絲楠的狂熱愛好者,當然,現在不用擔心像古代那樣:一般人(包括和珅這樣的大官)會因私用皇家御用的金絲楠木而被處以重刑了。偶爾收藏得到一些堪稱極品的金絲楠烏木,真是愛不釋手啊!將這些金絲楠烏木的部分委托加工成的珠子,自己看來已經完全可以稱為“珠寶”了。這種手钏戴在身上,是否也無形中增添了不少的“皇家氣質”呢,哈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