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5:18   編輯:古代建築 邺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城遺址,位於河北省臨漳縣西南13公裡的漳河北岸。1957年後調查發掘。由南北二城構成。北邺城是建安九年(204)曹操封魏王後營建的國都,曹丕代漢移都洛陽後,以此為北都。後趙、東魏、北齊相繼都邺,承光元年(577)北齊亡,此城衰落。南邺城為東魏元象元年(538)依北邺城南牆而建,毀於隋代。
據記載,北邺城東西7裡,南北5裡,周設6門。實際勘測結果為東西2400米,南北1700米,規模略小於文獻記載。城內由貫穿東西城門的大道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北部中央為宮殿區。西為禁苑銅爵園,內設馬廄、武庫,西城垣上築有壯觀的銅雀、金虎、冰井3台。宮殿東面為貴族聚居區戚裡及衙署。城南部為居民區,被南北向道路分割成長壽、吉陽、永平、思忠四裡。北邺城規劃整齊,交通便利,對北朝、隋唐都城的建設產生過深刻影響。根據記載,南邺城東西6裡,南北8裡60步。實測東西2800米,南北3460米,城垣迂曲,牆外有護壕。宮城設在城北部中央,宮北有後苑。居民區分設裡坊。正南門朱明門已經發掘,為三門道,門南側有方形阙樓夯基。
因漳水泛濫與改道,邺城遺址遭到嚴重破壞,今地面所存,僅金虎台、銅雀台等部分殘基以及瓦當、石螭首等遺物。邺城西北,為東魏、北齊陵墓區。
邺城作為魏晉、南北朝的六朝古都,在我國城市建築史上占有輝煌地位,堪稱中國城市建築的典范。全城強調中軸安排,王宮、街道整齊對稱,結構嚴謹,分區明顯,這種布局方式承前啟後,影響深遠。特別是它對後來的長安、洛陽、北京城的興建乃至日本的宮廷建築,都有著很大借鑒和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