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興隆山大景區:成吉思汗文物陳列館

興隆山大景區:成吉思汗文物陳列館

日期:2016/12/14 12:07:06      編輯:古代建築

    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北方的大部分領土被日軍占領,各種文物、古跡受到種種破壞。1938年末,投降日軍的德穆楚克棟魯布密謀,要將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靈柩、蘇律定神物劫走,民國政府為了防止成吉思汗靈柩陷於異族之手,經過千裡輾轉,將成吉思汗靈柩和蘇律定神物安放在興隆山大佛殿裡。

    大佛殿,初建年代不祥,明末毀於兵火。嘉慶年間,劉一明“幫助善信成工”,以後補建、重建無考。成吉思汗靈柩停放於此後,曾一度改稱“太白宮”。

    時大佛殿為5間,正殿3間,兩邊各有陪殿1間。正殿中供奉如來法身,兩廂陪殿中供奉孔子塑像和悟元子塑像。成陵遷移到興隆山後,供設在正殿中央。成吉思汗油畫像懸掛於正中,像月工魁威剛毅。像前置成吉思汗銀棺(此為“大伊金霍洛”,內有大汗遺物馬鞍、馬镫、馬頭胡等),銀棺長120公分,寬77公分,高99、5公分,棺椁周圍鑲嵌著金黃雕琢的龍鳳圖案。其右為成妃忽闌哈敦棺椁(此為“小伊金霍洛”,實為成吉思汗第二夫人“中宮夫人”及其兒媳名“西夫人”的陵寢),形狀、裝飾與成吉思汗棺椁相近。其左豎立著蘇律定神物(包括一個大予四個小予)大予長20公分,柄長250多公分。蘇律定神物前面陳桌一張,上置寶劍一把。而兩廂陪殿由守靈蒙民和憲兵居住,其中的孔子塑像和悟元子塑像被移至山下龍王廟中。成陵1939年7月1日移至興隆山,1949年農歷7月初6日被馬步芳遷往青海塔爾寺,歷時10年。

    為了紀念成陵曾移居興隆山這一歷史活動,加強蒙漢民族間的團結和友誼,給興隆山風景旅游區增添新的人文景觀和觀賞內容,榆中縣於1987年在文革中拆毀的原停厝成陵的大佛殿遺址上修建了成吉思汗文物陳列館。

    陳列館的建築風格及彩繪采取民族傳統的古典廟堂樣式,磚混結構。主廳坐北向南,由三間正殿和左右兩間展覽廳組成,建築面積312平方米。展廳右側有兩個蒙古包,蒙古包後面是5間工作房,展廳正前方台階下面的庭院中也有3個蒙古包。整個庭院西南面壘砌了70米園林式圍牆,使陳列館布局完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