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清湖村古建築換新顏

清湖村古建築換新顏

日期:2016/12/14 11:57:13      編輯:古代建築

清湖村古建築換新顏

祠堂上方的壁畫,經過施工人員的制作已顯現出新貌。通訊員供圖 

    “看著村裡的古建築煥發新顏,我們都十分開心。”昨日,記者從白雲區均禾街獲悉,從今年年初時啟動的古建築修復工程將於中秋前夕完工。

    目前,清湖村祠堂、書院以及門樓的修復工程均在同步推進,其中,原貌修復的3座祠堂已顯現出新貌,施工人員正在制作壁畫。

    無奈:不少古建築已經閒置多年

    記者了解到,均禾街內有平和大押、均禾公所等文物單位,又有石馬桃花、清湖火龍等文化品牌。但均禾地區還存有一批祠堂、書院及門樓等文化建築,被人遺忘。據當地居民介紹,村裡的大姓家族都存有祠堂,村民主要在這裡辦紅白之事,或者在逢年過節前來祭拜祖先。平日裡,鮮有居民在祠堂內活動,只有長者在此看看報紙、搓搓麻將等,難以發揮當年祠堂凝聚村民兄弟間情誼的作用。

    均禾街黨工委書記陳牧民說,這些歷史建築無一不是均禾街打造歷史文化中心的重要元素,“這些建築都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大多處於閒置的狀態,有的甚至已經破落不堪”。

    據介紹,清湖村共有4座祠堂、3座書院、1座炮樓、16座門樓,其中,3座祠堂已經十分殘舊,16座門樓則消失在城中村發展進程中,3座書院能找到舊址,但基本處於荒廢狀態。

    “老一輩的村民對祠堂、書院、門樓都有一份很深的感情。現在這些文化建築就在城中村裡沉睡了,等待人們的重新重視。”在村裡土生土長的清湖村黨委書記李冠年說,也曾有村民想過對家族祠堂等建築進行修復,由於工程復雜及資金等問題,最終也沒有實施。

    試點:祠堂書院等修復同步推進

    今年以來,均禾街先以清湖村為試點,探索實施歷史文化復活工程,決心喚醒村裡的古建築。

    李冠年介紹,修復古建築,經費來源原本是難題,但是由於村民對祠堂、書院有著深厚的感情,甚至還自發捐贈修復資金,在轄內熱心企業及街道的大力支持下,這一難題得以解決,並在年初時啟動了修復工程。

    目前,清湖村祠堂、書院以及門樓的修復工程均在同步推進。記者在現場看見,原貌修復的3座祠堂已顯現出新貌,施工人員正在制作壁畫等效果;而16座門樓也根據原貌重新修建在村裡的巷子口,並把巷名刻在門樓上,頗具嶺南風味。“看著村裡的古建築煥發新顏,我們都十分開心。”李冠年表示,修復僅為喚醒的第一步,而修復工程將於中秋前夕完工。

    盤活:將會重點打造村級博物館

    關於如何盤活歷史文化資源,均禾街黨工委書記陳牧民表示,已有了初步的想法,即根據祠堂、書院的不同功能,重點打造村的博物館、村的圖書館以及村的活動基地,讓歷史建築發揮其基本功能。同時,把歷史以來的村規民約,通過各種載體及方式匯總於祠堂,讓村民了解過去以及現在的村規民約,從而達到宣傳教育的作用,提升城中村裡的自治水平。

    此外,還會根據轄內平和大押、均禾公所、祠堂、書院及門樓的特征,結合當前的經濟、產業、旅游開發的基礎現狀,選擇適當的載體活化文化資源和歷史記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