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游中國最完好的客家古鎮——洛帶古鎮

游中國最完好的客家古鎮——洛帶古鎮

日期:2016/12/15 22:46:06      編輯:古代建築
洛帶古鎮:中國最完好的客家古鎮。

  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的成都洛帶鎮是一個千年古鎮,傳說因蜀漢後主劉禅的玉帶落入這裡的一口八角井而得名“落帶”,後演變為“洛帶”。

 洛帶古鎮位於龍泉鎮北10公裡,坐落在龍泉山脈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國蜀漢時建鎮,傳說因蜀漢後主劉禅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洛帶全鎮客家人占91%,所以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這裡的建築堪稱一絕,洛帶古鎮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裡,其建築物大多為晚清與民國風格,鎮內現存名勝有建築精美而又獨具特色的幾大會館,包括廣東會館、湖廣會館、江西會館、川北會館等,還有洛帶公園,以及鳳儀館、博物館、基督教堂等古建築。

洛帶古鎮:中國最完好的客家古鎮。

  清初,一群客家人隨著“湖廣填四川”移民潮遷到這裡,洛帶逐漸發展成為中國西部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小鎮。明清以來,這裡成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相繼遷入的居民有廣東、湖北、江西、陝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使得這裡南北移民雜處,南腔北調共存,一年一度的“水龍節”、“火龍節”更是幾百年來客家人傳承下來的特色民俗活動。

洛帶古鎮:中國最完好的客家古鎮。

  至今,洛帶鎮內廣東、江西、湖廣、川北四大客家會館保存完好,客家博物館和客家公園坐落其中,而居住在這裡的90%的居民是客家人,他們仍講著客家話,沿襲著客家習俗。

  會館是洛帶的最大看點。現存於洛帶鎮上街的“廣東會館”是四川客家建築中的傑作,也是洛帶古鎮的重要標志。會館始建於清乾隆10年(1745年),是目前四川境內保存最好和面積最大的一處客家會館。它的主體建築由前、中、後三殿構成,其中,後殿為二樓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構建築,頂覆蓋以黃色的琉璃筒瓦,兩側有高拱曲起的風火牆,給人以氣勢恢弘、古樸莊嚴之感。除此,館內還保留有楹聯九副,這些楹聯,既有對前人艱難創業的緬懷,同時又有對故鄉山水的思戀。

  除此之外,還有精巧雅致的江西會館、玲珑小巧的湖廣會館、巍峨挺拔的川北會館,它們共同構成了洛帶全國首屈一指的客家會館文化。這些會館中,除川北會館是近年由成都臥龍橋街遷至洛帶的外,其他會館都是建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經有250多年歷史了。如今,會館中的地方名吃成了游客的最愛,包括廣東會館的涼粉、釀豆腐、粑粑肉和素燒鵝,江西會館的客家潑辣魚、老干媽蒸魚、客家品碗,以及川北會館的風味燒魚、川北涼粉、千禧排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