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鄧千年古村 重逢舊時光
日期:2016/12/15 16:27:58   編輯:古代建築初來諾鄧是一次不經意的路過,恍惚間覺得自己踏入了另一個久遠的時空,那裡的一切看起來好熟悉,但又好陌生,甚至有一刻的手忙腳亂,不知要如何面對。雙足踩在那些光滑的石板上時,心中才重新升起笃定。陽光在樹枝間投下斑駁的光影,隨風晃動,像極了那些遠去後永遠也無法抓住的瞬間。
諾鄧位於大理州雲龍縣,從西漢時期到南北朝,雲龍稱為“比蘇”縣,“比蘇”在白語裡是“出鹽地”的意思。經各種史料記載,這裡有“鹽泉”一說。諾鄧,自公元863年樊綽《蠻書》裡開始第一次出現這個名字,至今1150年,歷經各個朝代變遷,諾鄧這個名字一直沒有變過,延續至今。“劍川有細諾鄧井”,“細諾鄧”即現在的雲龍縣諾鄧井。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雲南設四提舉司,其中“五井鹽課提舉司”治所即設在今諾鄧村。村裡隱約還看得到當年提舉司衙的一些舊址。得天獨厚的鹽業給諾鄧帶來了極盛的時代,商路驿道四通八達,起自諾鄧的“鹽馬古道”與“茶馬古道”相連,一度成為滇西地區的商業中心,商賈雲集,百業昌盛。這商業中心的中心諾鄧村便在那時得到了鼎盛的發展。整個村子依山而建,順著清一色的石板路層層構築,精心設計,中原漢文化與白族地方文化完美地融為一體。時至今日,村子裡依然保存著眾多完整的明清建築以及各種精美的傳統工藝、石雕、木雕。完整的古村風貌在雲南甚至國內都屬罕見。
當所有的風雲都成為雲煙消散後,時間留下給我們的只剩下這裡剛剛好的小山村生活。放空著腦袋到處轉悠,坐在路邊一顆大石頭上發呆,想莫名其妙的心事,與一只貪玩的貓仔相遇。或者找一戶還在熬鹽的人家,看他們邊絮叨著家長裡短邊往灶門裡添柴火,住鍋裡倒鹵水,看著鹵水漸漸泛起細碎的鹽花,看雪白的鹽粒從鍋裡起出來,一天的時光就過去了。在夕陽的余輝裡往回走,石板的路也在光裡泛起暖暖的金色,會偶遇一些回家的馬匹,遠遠傳來的鈴響又會讓你瞬間恍惚,以為將要回到的是那個無限風光的年代。
“古道坊客棧”在諾鄧是一所台階式四合院的老宅,至今二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風格獨特。由“一顆印”的格局改為現在的一進四台的台階式四合院,也見證了這戶楊姓人家在過往中的各種起落與興衰。從大門至中堂需要經過四級台階,逐級而上。房間全部尊照原來的格局布置,古老而精美的梁棟花卉在歷經歲月之後散發出更為沉靜的美。燕子在房梁上結下新的窩,花草們搖曳著為老宅點綴上新的生機。一壺茶,在午後的幽靜裡,閉上眼,聽風;又或者在頭頂的星空下與旁人漫不經心說些不著邊際的話題,一切過往在此刻都顯得不再重要。第二天新的陽光透入窗格時,這一天的光陰又將從此處晃到彼處。細細回想那些早已消失的幼年時光,光影總是變幻的,不變的是心底深處關於家的那份期盼。或許在這個山村某個安靜的夜晚,你就與那個深藏心底的自己再次相遇。
客棧做得久了,仿佛也早以習慣把客棧當成家的日子,每一個客棧必是親自設計安放一切物品。自己也是行走不定的人,在旅途中時總是希望能有一個安心休息的去處。一張溫暖舒適的床,一個完全放松的熱水澡,旅友們一聲友善的問候,一張安然的笑臉都是給旅途最大的安撫。關起門的時候,那裡就是我的家,可以恣意釋放。打開門時,也希望能給飄浮不定的人們送去最溫暖的記憶。
而諾鄧之於我,是一個久遠的重逢,與從前,與以後,彼此遇見,彼此安心。經過這麼多年,旅行早已不是風景,也不在終點,而是在遇到令你怦然心動的那一剎那開始知道旅行的意義。
(文:新浪博客 作者:諾鄧-丙中洛古道坊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