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鎮的普亮寶塔(圖)

古鎮的普亮寶塔(圖)

日期:2016/12/15 22:43:39      編輯:古代建築

運河岸邊的普亮寶塔

  在魅力古鎮楊柳青御河的南岸,綠林掩映著一座青磚一色、高約十米、僅有七層的“普亮寶塔”。雖然結構簡單、其貌不揚,由於塔下睡著一位品德高尚、醫術精湛、武藝超人並富有傳奇色彩的老人——於五爺,因此,不遠千裡水陸兼程前來憑吊、拜祭、祈求者絡繹不絕、與日俱增。

  於五爺生於清朝康熙末年,名叫成功,排行第五,家在御河北岸。他自幼跟隨父母務農,年輕時靠種田、賣菜、打工維持生活。相傳他三十歲左右曾在東北皇姑屯等地出家修道,不僅練就了飛毛腿和分身術的武功,而且學會了治愈疑難雜症的本領。師父賜與法號“普亮”,教誨他要以忠厚善良為本、為人解憂排難為樂。他還俗回家以後牢記師囑、身體力行,一面務農種地自食其力,一面熱心助人有求必應。

  有一次,天津北辰青光來人套著馬車接他去看病,於五爺一聽病人已經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就說:“我坐車頭暈,你們先走,我隨後就到。”對方無奈,只得依他。誰知車馬到家時,於五爺正給病人扎著針灸呢。說來真神,臥床兩年、昏迷不醒的病人,起針以後居然精神振作、下床行走了。對方感激不盡,給他一把鈔票表示感謝,於五爺分文不收。主家實在過意不去,急忙買來高級點心和上等煙酒,於五爺推辭不過只得收下。主人明明見他手提禮物走出家門,可是將他送走之後回到家裡,只見各種禮品一樣不少擺在原處。於是急忙提著東西出門去追,於五爺卻早已無影無蹤了。

  每年農忙時節,有些人單力薄的農戶,看著滿地金黃的麥穗心裡著急,生怕收不及時來場暴雨減產挨餓,於是人們就找五爺幫工打短。一次,三四戶人家分別請他轉天一早拔麥子,他都欣然應允毫不推辭。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幾家主人往地裡給他送飯,哪一家也沒找到於五爺。再看自家十來畝地的麥子,卻都拔得一干二淨,成捆整齊地碼在地頭。大家不約而同來到於五爺家,見他已吃完午飯正在石頭上磨鐮刀呢。事後有人說,“那天早晨,三四塊麥地裡都有五爺的身影”,原來五爺使出了分身的招數。

  有一年天氣干旱,菜園裡菜苗打蔫兒。於五爺用力搖著辘轳車水,整整半天的功夫,車上來的水就是流不到菜畦裡。他沿著溝埝查看,發現有條一米多長、粗若碗口的綠蛇正在匍伏溝邊大口吸水。他一氣之下舉起鐵掀向蛇鏟去,不料這條蛇腦袋一歪身子一縮,變得像根筷子。再鏟下去,明明看見綠蛇身分兩段,不到片刻卻又成為一體。於是他使出分身的招數,將蛇圍了個水洩不通。五六個於五爺的身影和五六把铮亮的鐵掀一起動手,將蛇鏟成八段以後,車上來的水立即嘩嘩地流進菜畦,使周圍農戶種的菜苗也喝上了清甜的井水。

  於五爺雖然身懷武術絕技,卻從不輕易與人交手,生怕一招不慎傷及對方、有礙感情。有一天,一個身材魁梧、手持大刀的壯年漢子找上門來,執意跟他比試武藝、決一勝負。於五爺見此笑著說:“我是五爺的徒弟,師傅外出了,一會兒就回來,我先給您燒點水喝”。他邊說邊抱起一捆胳膊粗細的竹竿,當著對方不費吹灰之力將其撅斷填進灶膛;鍋裡的水“咕嘟咕嘟”沸騰以後,他說“我先嘗嘗,看看開沒開。”邊說邊拿起勺子盛滿滾燙的水一飲而盡。對方見他居然手撅竹竿、口喝沸水,嚇得目瞪口呆、臉色驟變。心想,徒弟的武功都如此高強,師傅還不知多麼厲害呢?於是,二話沒說,急忙告辭了。

  於五爺年近八十歲的時候,在蓮花缸裡盤腿而坐無疾而終,墓地在御河南岸臨河而建。家人和附近百姓敬慕他的品德、武功和醫術,不但將他生前的事跡編成神話般的傳說,使其在御河兩岸船舟所至之處脍炙人口、廣為流傳,而且於清朝嘉慶癸亥八年五月,根據五爺“普亮”的法號毗鄰墳墓集資建塔、廣種松柏,用來遮住午時炎熱的陽光,防止遺體曝曬腐爛。該塔雖歷經晚清五帝和民國,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卻依然保存著當年那古樸、素雅的風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