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烏鎮的特有風情

烏鎮的特有風情

日期:2016/12/16 20:30:2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1、枕河而居的水閣
烏鎮與眾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人稱“水閣”,這是烏鎮所特有的風貌。水閣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憑窗可觀市河風光。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這樣描述故鄉的水閣:“……人家的後門外就是河,站在後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橹聲唉乃,飄然而過……” 傳說水閣是由一位機智的豆腐倌的違章建築而來,可是隨著時間的遷移,許多歷史都已煙消雲散,唯有這集生活的實用與享受於一體的建築形式因著人們的喜愛而得以保存和延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水閣是烏鎮的靈氣所在,雖然它沒有奢華,難比高樓。有了水閣,烏鎮的人與水更為親密;有了水閣,烏鎮的風貌更有韻味;有了水閣,烏鎮的氣質更為悠雅;水閣是烏鎮的獨創,也是烏鎮的魅力所在。 所以當你在東柵信步游覽時,不妨走入一戶人家,穿過廳堂之後,總會在臨水一面看見一間或大或小的水閣,有的直接開一扇門,不知道的打開門去,邁開步子,就一腳踏進水裡了。有的人家直接在地面上開一扇一米見方的地道門,拉開這扇門,一汪清水就這樣呈現在腳下了。


2、小橋流水
橋是江南水鄉古鎮不可或缺的因素。據說烏鎮歷史上橋梁最多時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橋”,現在烏鎮還有30多座各式各樣的古橋。 其中西柵有通濟橋、仁濟橋,中市及東柵有應家橋、太平橋、仁壽橋、永安橋、逢源雙橋;南柵有福興橋和浮瀾橋;北柵有梯雲橋和利濟橋。這些橋最早建於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於明清,有些橋還題有橋聯,如通濟橋的“寒樹煙中,盡烏戌六朝舊地;夕陽帆外,是吳興幾點遠山。”一座橋一個故事,如果你有耐心坐在那裡靜靜的聽當地老人給你慢慢講來,通過這些橋,一座古鎮的歷史也就在你滿前逐步展開了。


3、石板小巷
走進烏鎮,走在那用青石板鋪成的狹窄的小街上,看到兩邊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鄉民,聽著回響在耳邊的吳侬軟語,不禁升起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
漫步於古鎮綿延的石板小街上,可以傾聽腳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有的沿水小街還有“石幫岸”,這些是為了方便當地居民以舟代步時栓船用的,很多這樣的“石幫岸”都有著精美的修飾,比如我見過雕上一個瓶,瓶裡插著三支戟,取“平升三級”的意思,用以系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