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湖南:洪江市發現漢朝古墓

湖南:洪江市發現漢朝古墓

日期:2016/12/14 11:54:55      編輯:古代建築

    記者從懷化市文物處獲悉,洪江市黔城鎮小江村在進行村部建設項目時發現兩座漢朝古墓,目前正對其中一座古墓的地下文物進行搶救性發掘。從清理情況看,隨葬品有陶器、滑石器等30余件。從墓葬形制、器物組合以及器形特征等情況來看,初步推測該墓的年代為西漢晚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墓現場,記者看到考古人員正在墓室內小心翼翼地清理、編號隨葬品。據市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員楊志勇介紹,椁室內可以看到明顯的棺木痕跡,椁室兩邊設有邊箱,從隱隱約約的紋飾和圖案可以推測邊箱內曾放有絲織品,現已腐爛;底部還設有足箱,用來放置陪葬器皿。而由於年代久遠,棺椁坍塌,墓中的器物保存地並不完好,但隨葬品的數量不少,有陶器、滑石器等30余件,主要器形有:陶鼎、盒、壺、钫、罐、井、豆,滑石璧、鐵環、銅錢、金泡飾等。

    人員正在清理挖掘隨葬品。(記者李青青攝)

    帶墓道正方形豎穴土坑墓。整個墓室長5米,寬4.3米,深5米;殘存墓道長約10米,寬3.3米,是迄今為止在黔城古墓葬區發掘的400余座墓葬中最大的一座。這座墓葬經過精心設計,構造十分講究,呈正南北分布,墓室在北,墓道朝向正南。同時在墓道中還有用礫石鋪砌的排水設施,像這樣設有排水設施的墓葬在整個懷化地區是第2例(第1例是中方縣的一個古墓葬)。

    墓中出土的文物有一種特殊的物品——滑石璧。滑石璧主要材質是滑石,經常作為葬器中的禮器來使用。一般而言,漢朝的王侯墓中都會放一塊玉璧,而在西漢向東漢過渡的過程中,由於戰亂頻繁,國力虛弱,導致玉料匮乏,所以石材也被大量用於漢代玉器的制作。再加上禮崩樂壞,本來只能是王侯貴族才能使用,表示身份地位的玉璧也被用於民間,而石材做成的玉璧替代品就這樣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此外,墓中還有灶、鍋、壺、井、桶等成套的生活用品及模型,說明墓主人應是當地殷實人家。

    墓中滑石璧和陶器。(記者李青青攝)

    楊志勇說:“考古的目標是為了不斷的走近歷史的真實,盡可能的還原歷史真相。我們下階段會對文物進行修復和整理,盡可能地恢復器物的原貌。”

    截至目前,黔城境內已經發現古墓400余座,其中小江村附近就有200多座,出土了大量文物,這也說明在戰國至漢代,作為沅水和舞水交匯的重鎮,這一片的人口是較為密集的。此次漢墓的發現對進一步了解西漢時期人們的喪葬習俗、經濟狀況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發掘成果對研究沅水地區漢代歷史與社會面貌具有重要意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