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游歷史官渡古鎮 賞工藝烏銅走銀 嘗美味官渡粑粑

游歷史官渡古鎮 賞工藝烏銅走銀 嘗美味官渡粑粑

日期:2016/12/15 22:32:23      編輯:古代建築

官渡古鎮特色小吃眼鏡粑粑

  3500年前,昆明人的始祖在滇池中捕食螺蛳魚蝦為生,天長日久,螺蛳殼堆積如山造就形成“蝸洞”。宋以前設渡口,漁舟及過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轎或騎馬過狀元樓入昆明城,遂得名“官渡”。

  幾千年後,古鎮風貌猶在,在陰雨乍晴的午後,讓我們一起步入古鎮的柔軟時光。

  煙火缭繞、鐘磬鳴響

  千年風霜今猶在

  立足古鎮,舉目四望,周圍幾乎都是古寺古塔,按照“六寺七閣八廟”的統計,似乎最古老壯觀的廟宇和佛塔都雲集在這裡,一千年的煙火缭繞、鐘磬鳴響,回旋著古鎮不絕如縷的興盛時光。

官渡古鎮金剛塔

  位於古鎮中心的金剛塔,是一道不得不說的風景,其建築材質更是獨一無二。據記載,明天順二年(1458年),當時欲建金剛塔時沒有水泥,聰明的官渡人把螺蛳殼拌黑膠泥夯實後,再打下數百根大沙松樁固定,然後再用糯米飯和糯米湯拌紅土作墊層,一塊塊砌上塔石,由此修築了金剛塔。其基台為方形,人們可從塔的底部東西南北的洞門穿行。基台上有5座塔,中心的主塔為金剛寶座塔,總高16米,四邊是形制一致的群塔,基台四角雕有力士像4尊,四面皆為雕刻,刻工精湛。500年歲月成空,站在金剛塔下的地宮內,卻可以清晰地看見當時建造金剛塔使用的螺蛳殼、沙松樁等材料。寒來暑往,冬去春來,螺蛳殼上斑駁的鑿削痕跡似乎向人們娓娓訴說著古鎮人的智慧。

金剛塔西側,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土主廟在此伫立深思。《雲南通志》記載,土主廟“蒙氏城滇時建,滇人奉為土神,各村邑奉之,獨在官渡者靈異”。故土主廟亦稱大靈廟。土主廟大殿立於青石砌成的平台之上,大殿飛檐凌空,斗拱密匝,雕梁畫棟。殿門浮雕镂雕虛實有致,雕技精致圓潤,線條細密流暢。廟宇宏敞,古木蒼蒼,花團簇簇,莊嚴幽勝。

  信步在古鎮內,宋代的法定寺、元代的妙湛寺東塔、明代孔子樓、四合院一顆印式民居……古鎮前塵往事,紛至沓來。此番古跡,登孔子樓(又名凌雲閣)憑欄遠眺,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勝景盡收眼底。

  天下銅藝一絕 烏銅走銀“潛伏”古鎮

  300多年前的清代,一種工藝品為雲南達官貴人、鄉紳富豪和大戶人家競相購買收藏,大家以擁有這樣一件工藝品而倍感驕傲。它就是雲南獨特銅制工藝品,且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烏銅走銀。而烏銅走銀第六代唯一傳人金李記就在古鎮“潛伏”。走進古鎮烏銅走銀傳習館金李記銀樓,富貴牡丹手镯、竹報平安水洗、寒霜傲骨墨盒、方寸知天下水煙袋……一件件精美的烏銅走銀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這些銅器表面呈黑色,上面均有閃閃發光的精美圖案。黑底和銀白色的圖案相互融合,相互襯托,有著一種深沉莊重的美感。仔細看價格嚇一跳:一只烏銅走銀手镯要賣2000多元!比平常的銀镯要貴好幾倍!

金李記老人娓娓道出烏銅走銀工藝品的傳奇之處:“烏銅走銀工藝品以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然後將900度高溫熔化的銀水填入花紋圖案中,冷卻後用手掌心反復摩挲20多分鐘,直至銅顏色由紫色變成烏色。工序繁多,一個烏銅走銀手镯要一周才能做好,平常大街上常見的銀镯一天可以做出10多個。”

  官渡粑粑日銷數千 美食多多只恨肚小

  在古鎮,除了欣賞古跡賞玩烏銅走銀工藝品外,小吃是又一特色。官渡粑粑、餌塊、豌豆粉、抓抓粉、米涼蝦、甜白酒、麻辣田螺等名特小吃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在官渡小吃古老的味道裡,再挑剔的味蕾都只能聽任這些美食的擺布。

  說到官渡粑粑就不能不去嘗嘗眼鏡粑粑。“眼鏡粑粑”可算得上是官渡古鎮的“形象代言”了,筋道的面粉,特色的餅餡,一股腦攤進平底鍋,慢火烤炙後飄出誘人的香味。無論是昆明市民,還是外地游客,去官渡古鎮少不了要買上幾個“眼鏡粑粑”,胡麻餡的香滑、豆沙餡的甘甜、白糖花生餡的酥脆,讓食客們意猶未盡。很多食客驅車趕來,一買就是幾十個。

  “一天可以賣2000—3000個,早上6點開門,下午6點關門,7—8個工人期間一直是忙得很。”老板楊武介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