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日報:讓“歷史記憶”煥發時代氣息
日期:2016/12/14 10:54:29   編輯:古代建築海曙區加速對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存量建設用地進行再開發,一片老舊工業廠房變身成為休閒娛樂場所、微電影產業基地、星光大道劇院等,拉動了文化產業和月光經濟(9月11日《寧波日報》)。
城市功能轉變中,遺留下許多形態各異、功能不同的老舊廠房,它們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卻揮不去濃郁的歷史氣息。善加利用,讓“工業記憶”在舊城改造中保存下來,就能成為城市的一張生態名片。
這樣的例子很多。廣州TIT創意園的前身是紡織機械廠,地磚是從老廠房拆下來的,400多棵植樹也原樣未動,還盡可能保留了紡織工業元素;廣東中山市的歧江公園也是利用原粵中船廠改造的,一座殘缺的廠房被修葺成另類美術館。在寧波,和豐創意園保留下來的原和豐紡織廠那幢花園洋樓,比幾幢現代建築更吸引眼球。寧波書城成功地利用了原太豐面粉廠的工業遺存。老外灘街區保留下一塊最具特色的城市空間。“第七車間”餐廳原來就是工廠的一個車間,名稱也直接沿用原來的稱呼,令人印象深刻。
舊廠房該不該推倒?我們很多有保存價值的舊廠房被推倒了,因為它們被認為過於陳舊、缺乏現代感,與城市“格格不入”。房子沒了,城市也因此失去了很多“記憶”。其實,城市像人一樣,是有“記憶”的。利用舊城遺存,不僅能夠保留城市的“歷史記憶”,使城市變得厚重起來,而且能夠節省開發成本,完善時代對城市的功能要求。更重要的是,它開拓了一種歷史感和現代感並存不悖的開發模式。許多實例表明,舊城遺存運用得好,比“時髦”的現代建築更有藝術性,甚至散發出前衛氣息,給人強烈的視覺與情感沖擊。
(來源:寧波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