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行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山西靜升的前世今生

行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山西靜升的前世今生

日期:2016/12/15 16:37:19      編輯:古代建築

新華網太原4月13日電(記者 蘇斌 劉懷丕)走進靜升古鎮的西街口,迎面的榆樹上掛著串串嫩綠的榆錢。暮春和煦的陽光中,64歲的窦有成在樹下砍柴,幾位老人在家門口唠著家常。

  靜升古鎮位於山西省中部靈石縣境內,鎮上大部分建築為明清風格。透過建築,晉商文化的繁盛躍然紙上。這裡廟宇眾多,包括文廟、後土廟以及文筆塔在內的多座古建築保存完好,被稱為“華夏民居第一宅”和“民間故宮”的王家大院也坐落於此。在官方發布的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靜升鎮位列十大歷史文化名鎮榜首,成為黃河以北唯一入選的古鎮。

  窦老漢是位熱心人,主動帶記者去看原生態的大院。轉眼間,一行人就來到了靜升鎮王氏後代、73歲的王習曾家裡。

  走進王習曾的院子,映入眼簾的是三幢二層木式小樓,已褪去顏色的屋頂上長著荒草。古色古香的雕欄、屋檐,好似一下子要“穿越”回到明清時期,或許只有門框上的對聯和窗戶上的“福”字還能體現出21世紀的痕跡。

  老王正在院中砍柴,他告訴記者,自家房子已有300多年歷史了,是祖父從別人手中買下來的,一切都是原來的模樣。

  “曾經有人出錢要買院子,還有人想買石墩和木柱子的,但都被我們兄弟幾個給回絕了。”王習曾說,雖然自己的院子與已開發的王家大院有段距離,但通過當地人的介紹,還是會有些游客來院中拍照留念。

  “繁盛的時候,西街兩旁有100多家商鋪,街道都是彎彎曲曲的。靜升古鎮有種說法叫‘九溝八堡十八巷,一條大街五裡長’。”西街上的老住戶、69歲的張百仟是古鎮的“活字典”,聊起靜升鎮的事精氣神十足。

  張老漢退休前是一名職高語文教師,對古鎮的歷史文化很感興趣,從20年前就開始鑽研,現已走遍了古鎮的院院落落。老張說,癡迷於古鎮歷史文化的,在靜升鎮不少。“一開始只有三四個老頭,成立了靜升鎮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現在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目前已經有三十人左右了。”

近些年,靜升古鎮發生了很大變化,王家大院開發出來了,西街修復了舊時的風貌,周邊文物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老張看在眼裡,喜在心裡。“靜升鎮的經濟被帶動起來了,鎮裡人的收入增加了。”老張說。

  但是,老張還不完全滿意靜升古鎮的現狀。“西街修復好了,卻沒有利用,有點浪費;鎮裡的住宿條件還不行,旅游旺季就住不下了;還有些人亂用土地,影響了古鎮整體風貌。”他說,古鎮應該讓游客有多重感受,而不是看看大院就走,可以好好挖掘一下傳統的面食、戲曲等文化,古鎮深厚的文化這樣才能展現出來。

  “古鎮的開發和保護規劃已經做好,主要通過打造版畫中心、非遺園和地方特產園等項目,豐富靜升古鎮的文化內涵。”靜升鎮黨委書記李文亮介紹說,規劃注重改善住宿條件和提升配套基礎設施,另外還在古鎮周邊開發了萬畝核桃園和觀光農業生態園等項目。

  “靜升古鎮歷史文化的底子厚,發展才開了一個頭,如果規劃能落實得好,肯定比現在好個十倍八倍的。”老張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