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成都3大古鎮風情

成都3大古鎮風情

日期:2016/12/15 23:37:37      編輯:古代建築
 

被時光雕刻的古鎮

被時光雕刻的古鎮

  1.平樂

  被時光雕刻的古鎮

  在成都市西南約90多公裡的地方,有個名叫平樂的古鎮。當“平樂”兩個字字正腔圓從口中發出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隨之而出。平和而喜樂,樸素而恬靜,每讀一次,似乎幸福的暖流就湧一次。平樂古鎮,古稱“平落”,史前蜀王開明氏時期,平落四面環山的綠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興農桑而起聚落而得名。現在的平樂古鎮,仿佛被時光雕刻過一般,保留了歲月滄桑的痕跡,剔除了現代文明的浮躁.縱情於充滿靈性的山山水水中,一千個人,心中便會有一千個平樂印象。

  平樂古鎮素以“秦漢文化,川西水鄉”風情著稱。古鎮有九古:古街、古寺、古橋、古樹、古堰、古坊、古道、古風、古歌.如今這九古不僅被刻在石橋上供人們銘記,更可以在平樂體驗到蘊涵其間的深深樂趣。

  我們在黃昏時來到古鎮,袅袅炊煙好象記憶中外婆的呼喚,溫馨而惬意.到達小鎮的第一件事:買一張手繪的平樂地圖.古舊的牛皮紙捏在手中,很符合這個秦漢古鎮的味道."阡陌交通,屋捨俨然",邁入白沫江畔的天工應物風情園,恍若穿越千年的等待,步入百年農耕的歷史歲月.竹林掩映中,小橋流水,雞犬相聞,農夫草捨,耕夫土房錯落有致.木刻,打鐵,竹編,造紙等等作坊林立.一口飲盡酒肆自釀的美酒,在竹麻號子的铿锵有力中感歎勞動的無上榮光,當泛黃的草紙用古老的油墨印上司馬相如為卓文君傾作的《鳳求凰》,一窗之隔的木格紙糊的窗扇外,尤似當年的風情便如此這般的潛入心來。

  平樂古鎮位於成都市西南93公裡、邛崃市西南18公裡處,東接臨邛、成都,西連雅安、康藏,與水口、油搾、孔明、臨濟、道佐、火井等鎮鄉毗鄰,素有“一平二固三夾關”的美譽。

一輩子的浪漫就濃縮在今夜

一輩子的浪漫就濃縮在今夜

  白沫江發源於天台山玉宵峰,江水自西南流向東北,匯入南河最後流入長江。平樂古鎮依白沫江而建.江面並不很寬大,水勢緩緩,江水清涼幽靜。當水面游過戲水的鴨群,一圈圈漣漪隨水波蕩漾開去.天色漸晚,沿著挑亮的古典宮燈行走在白沫江岸,清風吹拂.小鎮安靜的仿佛已經安睡.如果此時能夠在河邊枕著水聲數星星,於是一輩子的浪漫就濃縮在今夜。

  小鎮不大,走走停停,很多特色的小商品店就要打佯了,淘一些特產帶回家,好象就能夠把小鎮的美好記憶一同帶走.紅豆腐、古鎮麻餅、小木凳、手編草鞋、烏木制品,可選擇的太多了,預備打包的東西什麼都不捨得丟.小鎮雖小,生活也蠻有情調.在白沫江邊喝喝茶,打打牌,看郁郁蔥蔥的狗尾巴草和蘆葦在風中招搖,或閉目靜養,聽河水從身邊嘩嘩留過。

古鎮美食

古鎮美食

  TIPS:

  古鎮美食:湯白肉、碗碗羊肉、高湯蹄花、巖谷水老豆花、奶湯面等等

  古鎮消費:

  清茶,3元-10元,座時不限;竹游船,20元/小時;住宿,人日15元-100元;三輪車,

  一元起即可乘坐;黃包車,5元起游古鎮

  樂游平樂的十種方式

  1.持一份手繪地圖,把小鎮了然於胸,走到哪裡,都是陌生而熟悉的氣息.

  2.在白沫江畔精心挑一盞孔明燈放飛,靜靜凝望,目送它漸飛漸遠,別忘了許下心願,無論是

  美好的祝願還是甜蜜的憧憬,相信都會實現;

  3.在古樹上系條紅絲帶,這不是人雲亦雲,是入鄉隨俗;

  4.伫足樂善橋上遙思故鄉

  5.在長街小巷的石板路上漫步徘徊

  6.去古戲台,有戲聽戲,沒戲發呆.

  7.加入古歌“竹麻號子”的聲聲吶喊,或許這是你此生唯一一次的機會

  8.故意分不清東南西北,再轉回到起點時,獎給自己一個驚喜

  9.坐在河邊的酒吧點一杯感興趣但從沒嘗試過的酒,做一個審視自己的陌生人

  10.比任何人都起的早,在晨曦裡看不一樣的古鎮

  西部客家第一鎮

  洛帶

  洛帶古鎮有西部客家第一鎮的美譽,因為鎮上的居民至今保留著純正的客家語言及風俗,而鎮上的清代和民國建築風格的民居、會館、古街道、院落也保存完好。初到洛帶,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賣花的小販將山中的野花野果編成美麗別致的花環供游人戴在頭上。大街小巷,四處鮮花湧動,是一道獨特靓麗的風景線。來到客家鎮,第一就是要看看千年古街和百年會館。洛帶是千年古鎮的悠久歷史和客家移民的西進運動積澱下的一顆西部明珠。其中“一街七巷”和“五館一園”最具代表性。洛帶古街主要由上下街和北巷子、鳳儀巷、槐樹巷、江西館巷、柴市巷、馬槽堰巷、糠市巷組成的。老街的建築多為明末清初的風格。單四合院,二堂屋結構的民居居多,這種設計通風和采光都很合理,冬暖夏涼。巫家大夫第是巫氏家族的祖屋,也是洛帶古鎮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祖屋現在是一處生意紅火的茶鋪,閒來無事,邀三五好友來此小坐很是惬意,再擺上龍門陣消磨一天的時光,逍遙的生活不免讓久居都市的人羨慕。穿過院子出後門,陽光下生機勃勃的綠色植物散發著清新的香氣。

  廣東會館是古鎮標志性的建築,又稱“南華宮”,清乾隆十一年由廣東籍客家人捐資興建。由前中後三殿構成的主體建築面積達3310平方米,特別是後殿兩側高拱的風火牆,氣勢恢宏,古樸莊嚴。這樣的風火牆建築風格在四川是絕無僅有的建築藝術。江西會館是晚清是由江西籍客家移民籌資興建的。從北向南,由樂樓、左右廂房、院壩、前中後三殿及一個小戲台構成。整個會館布局嚴謹,空間安排合理,特別是中後殿之間的天井裡伸出的小戲台,構思獨特。

  位於四川成都東山的洛帶鎮是一個客家古鎮,於三國時期建鎮,原名甄子場,傳說是因蜀漢後主劉禅的玉帶落入小鎮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帶”之名,後演變為“洛帶”。唐宋時,隸屬成都府靈泉縣,排名東山“三大場鎮”之首。洛帶鎮位於成都平原與龍泉山脈的交接處,南距成都市龍泉區區府所在地8千米 ,西距成都18千米。四百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隨著“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從沿海地區遷到了成都東郊的洛帶鎮。在此之後,洛帶鎮逐漸發展成為我國西部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小鎮,因而被稱為“西部客家第一鎮”。

  看過客家的建築藝術,第二就是要嘗嘗客家的美食。洛帶供銷社飯店的甜燒白、煙熏油燙鵝、面皮湯、回鍋肉、三椒肥腸、麻婆豆腐、豆瓣魚、神仙豆花等等美食,怎麼吃都不過瘾,特別是甜燒白,連著點了兩份仍然還想再來一份。五花肉包裹的豆沙和糯米香糯軟口,肥肉入口即化。不甜不膩,不容錯過。除了供銷社,洛帶還有很多的小店隱匿在街巷中,當然,它們也不難辨認,只要看准了門口的人頭攢動,就絕對不會錯。穿過一條窄窄的弄堂,在客家祠堂的庭院裡覓一家小店,叫一碗久仰大名的“傷心涼粉”。傷心涼粉的名字很奇特,一則意為這涼粉辣的霸道,不辣的你邊吃邊流淚就不算正宗;二則表示老板的生意好的不得了,就算你急得火急火燎,也還是不得不耐心繼續排隊等候。其實就在排隊等候經歷麻辣之時,不妨賞一賞庭院裡的古樹,那樹干歷經的滄桑和蘊含的希望,看一看飛檐上的塑像,那色彩微微剝落後的更本真面貌,品一品門樓上的雕花木刻,那曾經的精雕細刻成就了今日怎樣的淺淺吟唱,於是這碗傷心涼粉吃的別具風味。

  客家人恪守“寧賣祖宗田,不丟祖宗言”的祖訓,無論在家庭生活還是與同族的交往中,男女老幼都只講客家話。這樣堅持的鄉音不改,保留了古漢語中許多寶貴的音韻。同時被保留下來的,還有客家人的許多民俗。沒有趕上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水龍節”,卻有幸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川西婚禮。在吹吹打打熱鬧非凡的迎親隊伍中,獨輪雞公車最引人注意,這是歷史上四川居民主要的運輸工具,方便靈活。雞公車上推著滿臉堆笑的媒婆,喜慶的唢吶吹出了所有人的幸福心聲。


古鎮美食

古鎮美食

  TIPS:

  客家主要習俗:

  1、客家人喜歡唱山歌,這些山歌內容豐富多彩,全面反映了客家人生產、生活和情感世界。生活氣息濃郁的唱詞,婉轉優美的唱腔,是藝術的高度凝練。客家人每年端午節有斗山歌的傳統,男女對歌尤其吸引人,即興的創作,如《情妹放牛》、《情嫂收衣》、《昨天趕場酒吃醉》等,都是難得的精品,如果恰好在端午去旅游,一定不要錯過。

  2、客家菜多成系列,最著名有九斗碗、釀豆腐、鹽焗雞等。特別是夏季,人工無法栽培的野山菌出山之際,慕名前往嘗鮮的食客絡驿不絕。

安靜與默然

安靜與默然

  黃龍溪 千年水碼頭

  黃龍溪古稱赤水,地處錦江、鹿溪河匯流處,牧馬山、二峨山隔江對峙,乃古蜀王國的軍事要地。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曾在此作最後的決戰。《水經注》載:“武陽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黃龍見此水,九日方去。”又梁虞《荔鼎錄》記:“蜀章武二年,黃龍見武陽之水九日,鑄一鼎,象龍形沉水中。”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黃龍”。

  上古牌坊、古寺廟、古代民居與古榕樹、古崖墓、古渡口渾然一體,極具川西情調。每年正月初一至大年十五,黃龍古鎮會舉行多種娛樂活動,如耍火龍、彩龍、水龍等,場面十分熱鬧。黃龍古鎮至今仍保留著打更的習俗,每天每兩小時打一次更,游人在此可真正感覺到黃龍鎮的古樸民風。

  初到黃龍溪,只覺此處寧靜秀美.與別的小鎮相比,這裡更加安然靜默.順著古鎮山門望去,隱匿在山水中的小鎮幽雅恬靜,仿佛一幅流傳於世的水墨畫.巨大的古榕樹遮天蔽日清脆欲滴,整潔的古街古巷井然有序,青石板鋪就的街面,木拄青瓦的樓閣房捨,镂刻精美的欄桿窗棂,古風古韻迎面而來.穿過風雨廊橋,是古鎮的核心保護區.黃龍溪曾是古蜀王國的軍事要塞,那以後宋代繁華興旺的鄉村集市,明代熙來攘往的商人市儈,流水般的船工腳夫,都伴隨著千年水碼頭的榮華滾滾東逝.惟有巨大的古榕樹,千百年來守望著此處的日出日落,潮漲潮消.鎮內現在依然保存有鎮江寺、潮音寺和古龍寺三座古廟,每年農歷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廟會,這裡總會再現昔日古鎮的喧鬧場面。

  行走在彎彎曲曲的石徑古道上,飛檐翹角的木制吊角樓好象一幅背景畫,"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滄桑感深深烙在這些老宅子的骨子裡.當夜深人靜之時,摒住呼吸,仿佛就可以聽到他們的開口歎息.穿街走巷的清風挾帶著濕漉漉的氣息,溫潤美好。

  黃龍溪古鎮有一條正街,那裡保存著三座完好的寺廟,分別是古龍寺,鎮江寺,潮音寺.一街三寺廟,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景觀堪稱全國罕見.而在古龍寺內,又有現今全國保存中唯一的三縣衙門.歷史上,黃龍溪屬華陽,彭山,仁壽三角地帶,為共管民事,水政和匪患,清代始建總爺衙門,民國時期改為三縣衙門.衙門大門兩旁的一副對聯寫非常妙,聯上的六個地名巧妙地包含了三縣衙門的管轄范圍:“黃龍寶山伸出龍抓抱雞翅,白馬臨江勒轉馬頭望虎巖”。

  黃龍溪的印象就這樣留在記憶中,再次回味,好像歲月中一部無聲無息的黑白電影,布滿青苔的矮牆寫滿年歲的暗語,仿佛只有樓裡沉默不語的獨居老人方解其中真意.老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是江畔悄無聲息的流水,自橫岸邊的舟楫,如夢亦幻的霧霭,而我們,宛若過江游魚,安靜地前來,又安靜地離去。

  TIPS:

  必游景點:

  古榕樹,鎮內有樹齡上千年的榕樹六株,枝繁葉茂,盤根錯節,有兩株千年古榕樹的樹冠覆蓋面積可達三四百平方米,其中一株位於古龍寺內,需十余人才能合抱。必食美味:芝麻糕,煙熏的豆豉包,手磨豆腐,炸河魚小蝦等地方特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