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棲應運河而興,歷朝歷代以來,是杭州的水上門戶。塘棲在明清時富甲一方,貴為江南十大名鎮之首。鎮區內河道縱橫,水網密布,“湖為心、城為秀、山為襯、河為脈”。塘棲商業於明清繁榮數百年,匯集米、絲綢、茶、酒、枇杷等等本地特色,集四大會館於一身,成為十分活躍的江南商業名埠。
塘棲最著名的就是廣濟橋。南北橫跨於京杭大運河上,如長虹臥波,是古運河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也是大運河上柏村至今規模最大的薄墩聯拱石橋。六孔南北對稱,石欄板送素面,兩端為卷雲紋抱鼓石,望柱上刻覆蓮。八個防撞墩為龍盤柱石雕,寓意是八條小龍緊緊圍繞在長龍身邊,象征龍生九子,共同守護著廣濟橋。
郭璞井
相傳東晉天下大旱,塘棲一帶水流枯竭。文學家郭璞路過塘棲,他能看風水識水源,親自出馬踏勘,果然打出一口好井,且井水味醇略帶甘味,幫百姓度過了大旱之年。
即使是名人,只有替天下百姓做過好事,歷史才會記得他哦。
運河谷倉博物館
玻璃房為運河谷倉博物館,有關從古至今天下糧倉,值得一看。
乾隆南巡,查得各省積欠額巨大,而浙江未予拖欠。站在這樣的民風淳樸的魚米之鄉,乾隆龍心大悅,表彰浙江省以示皇恩,並將聖谕刻於石碑,曉谕官民。
民以食為天,昔日富饒的魚米之鄉,現今被一幢幢商業房、工廠所覆蓋,明藍天被霧霾代替,田地在缺失,民心也在缺失。
水北風情特色街
傳承塘棲豐厚的歷史人文奠基,以及明清數百年繁華,塘棲水北街重塑運河風情特色街風貌。在水北街食游購娛同時。感受到傳統特色的一面,體驗一種小時候才有的激動。甚至買到一包粽子糖,吃到一碗肉面,也會開心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