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佛山古鎮改造擬重修汾流古渡等景

佛山古鎮改造擬重修汾流古渡等景

日期:2016/12/15 16:21:19      編輯:古代建築

“佛山古鎮”改造將恢復一批明清景點

位於蓮花路的蓮花巷土府大門緊閉,牆面斑駁。/本報記者孫海慶攝

  廣佛都市網訊 佛山日報記者何波波 通訊員劉傳印、劉莉報道:“佛山古鎮”區域范圍內有43處文物保護單位,由於缺乏修繕,很多均已破敗。佛山古鎮功能區管理委員會表示,將對文物進行挖掘保護,重現其歷史榮光。昨日,記者跟隨文物專家探訪部分文物。

  文物點變危樓亟待修繕

  昨日下午,記者跟隨文物專家走街串巷,來到藏身於蓮花巷的李可瓊故居。據文物組成員介紹,李可瓊是清代嘉慶年間的山東鹽運使。其古屋占地230平方米,主樓呈硬山頂、人字山牆、平脊,整間房屋體量高大,建築形制別具一格,設計裝飾為嶺南建築中少見,這棟歷經近200年滄桑歲月的宅第,由於缺乏必要的修繕,已經顯得破敗。原先的現頭進房屋和右廊房也已改建為珠江幼兒園。

  離李可瓊故居不遠處,有一間始建於明代的土府(以前達官貴人用來儲存金銀財寶的倉庫)。整棟建築至今仍穩固,但外牆已是難辨其模樣。

  “這些文物點都較破舊,有的甚至已變成危樓,如不加以改造,就會慢慢破敗下去。”佛山古鎮建設總指揮部文化文物宣傳策劃部副部長邱建軍說,為了提升改造區內的文物內涵及地域價值,恢復明清時期佛山古鎮的繁華歷史風貌,佛山古鎮功能區管理委員會專門聘請了幾位區內文物專家作為顧問,對“佛山古鎮”改造區范圍內的文物進行調查摸底,在此過程中還挖掘出不少有保留價值的建築物和景點。原明清時期的佛山古鎮八景,汾寧路、正埠碼頭一帶歷史古跡這些已不存在的歷史景觀,近日也被項目組的文物顧問追溯出來,准備重建。

  汾江河岸正埠碼頭或重現

  據介紹,“佛山古鎮”工程意在“復興”古鎮、恢復明清輝煌,提升城市軟實力,建設過程中將不僅僅單純地追求歷史原貌,在用好、保留、修繕現有文物保護單位、有價值的建築物以及歷史風貌的同時,還會復原歷史上曾經存在的有影響的建築精華。

  佛山古鎮文化顧問李小清介紹,會對改造區內文物進行最大程度地統一開發保護和修繕。因此,除文物保護單位的統一修繕外,對於有價值的建築物和景點也會在建設中予以保留、修繕。另外,一些已消失的歷史景觀則建議重建。例如南堤市場在明清時期曾是佛山商貿往來的門戶。歷史上,各地官僚、南來北往的客商從汾江河岸的正埠碼頭上落,從碼頭上來,便是高大宏偉“忠義鄉”牌坊,與登高作賦,覽勝懷人的接官亭,汾水第一樓(正埠酒樓)共同構成當時佛山八景之汾流古渡的主要畫面。為此,文化專家建議,這一片區恢復明清風貌,供人觀瞻。

  汾寧古道則會恢復民國時期的風貌,因為這一帶有很多民國時期的精致騎樓,不宜改為其他時期的建築。另外,在改造區內,還有一些民國時期興建的水龍公所,這是那時的民間組織的消防公益機構,修繕後可再現佛山古鎮的那段歷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