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區“三城聯創”側記-百年古鎮成“幸福城區”
日期:2016/12/15 22:46:23   編輯:古代建築——大同區“三城聯創”側記
走在大同街區,問及生活怎麼樣,百姓大多會回答兩個字——幸福,後面還會加上一句:“這些都是‘三創聯創’帶來的。”
大同區始終把“一切為了人民”放在第一位,堅持用惠民理念诠釋創建工作,在扮靓家園的同時,也讓百姓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創建帶來的福祉。
軟硬件雙提升 城鄉勁吹和諧風
干淨的街道、漂亮的花台、整齊的停車線,一張水泥桌邊,幾位居民一邊品茶一邊聊天……8 月18日,當記者走進大同區東三通家屬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休閒寧靜的畫面。
東三通家屬區隸屬於大同同心社區,由於這裡是老平房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以前居民隨處扔垃圾、倒髒水的事情時有發生。為從根本上解決髒亂差的問題,同心社區的工作人員每天早、中、晚三次上居民區“收”垃圾和髒水,派專人負責居民區的衛生工作,時間一長,居民亂扔垃圾、隨處倒水的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自覺維護小區環境。
大同區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還將“三城聯創”工作與各種品牌創建活動相結合,在活動中提高老百姓的文明意識。這個區先後開展了“激情之夏”、“旅游采摘節”、“文藝下鄉”、“社區鄰裡節”等文明創建品牌活動,在活動中普及“三城聯創”理念,提升百姓素質。
這個區還組織愛心志願隊開展了“愛心救助”、“關愛空巢老人”等活動,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並在群眾中叫響了“友愛互助,溫暖人心,情動大同”的口號。
下功夫治“頑疾” 百年古鎮展新顏
大同美!這是初到大同者的贊歎。大同越來越美!這是再次來訪者的感慨。這樣的評價,讓久居於此的居民心生自豪。
大同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但作為農業區、遠郊區,其基礎設施一直不完善,個別地方存在的髒亂差等問題更成了久治難愈的“傷”。薩大路高台子鎮路段兩側的違章建築和破舊房屋就是一處“頑疾”。如何整治這一“頑疾”?大同區委、區政府認識明確:“堅決除掉。”面對拆遷中遇到的一些困難,這個區逐戶、逐人做工作,將政策解釋到戶到人,贏得了業戶的理解和配合。截至目前,209 戶征收戶已有187戶簽訂了拆遷協議。“薩大路兩側動遷後,我們對這一地段進行了高標准規劃,重點對道路兩側進行綠化,修建綠化景觀帶,建設廣場,設置休閒長廊,實現環境改造與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雙贏。”區房產局副局長王科學說。
在創建工作中,這個區還對城鎮和鄉村亂貼亂畫、亂搭亂建、亂停亂行、亂倒亂扔、亂堆亂放等現象進行了重點整治,截至目前,共清理生活垃圾18624 立方米,在全區各村屯清理大小柴草垛552 處、牲畜糞肥堆30處。
盡享創建成果 百姓豎起大拇指
社會和諧、百姓幸福,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根本要求,必然需要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做支撐。在創建工作中,大同區深入開展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形成了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並在全區機關廣泛開展了創建“文明機關”活動,全面構建了以區行政服務中心、鄉鎮為民服務中心、村為民服務點為依托的三級為民服務網絡,精簡辦事程序,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7月20日,一家外地企業的經理來到大同區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審批手續,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他。為了幫他盡快辦完相關手續,工作人員放棄了午休。14時,所有手續都辦完了。這位經理高興地說:“這樣高的辦事效率,說明大同人有很強的服務意識和極高的綜合素質,在這裡投資我們放心。”
不僅企業盡享創建成果,百姓更從中得到了實惠。自“三城聯創”工作開展以來,大同區新建續建公共設施項目9個,修建城區街路11 條,實施民生工程15項。“我住了60年平房,本以為這輩子住不上樓了,沒想到區裡棚戶區改造,我不僅住進了新房,還得到了經濟補償,政府真是為我們老百姓辦實事。”提起政府的為民政策,78歲的居民李樹田直豎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