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故宮“文物醫院”下月開放 展示文物修復過程

故宮“文物醫院”下月開放 展示文物修復過程

日期:2016/12/14 11:55:31      編輯:古代建築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3日於北京召開的“APEC全球創新者大會”上透露,今年故宮開放面積比例已達76%,12月26日將正式開放故宮“文物醫院”,展示文物修復過程。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專電(記者王曉潔、王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3日於北京召開的“APEC全球創新者大會”上透露,今年故宮開放面積比例已達76%,12月26日將正式開放故宮“文物醫院”,展示文物修復過程。 
    單霁翔表示,故宮文物醫院是文保科技部展示區,於2014年底啟動建設。建成後的建築長度達36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修復中心,將作為常規展覽場館向公眾開放。 
    “我們要讓文物修復大師走到前台,讓百姓走近文物修復。文物被修復了,故宮才能呈現更多展品。”單霁翔說。他表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播出後,文物修復的“人氣”明顯提升,去年有1.5萬人報名在故宮從事這項工作,而故宮一年只招收20名相關人才。 
    單霁翔介紹,故宮一位文物修復大師曾用7個月修復一件漆器。因為這件漆器需要刷100多遍漆,平時一天最多刷兩遍,在潮濕的季節一天只能刷一遍,“希望公眾從文物修復的工作中體會到工匠精神”。 
    單霁翔表示,目前故宮博物院共有1807558件套文物藏品,需要經常保養和搶救性修復。之所以將文保科技部展示區起名為“醫院”,是希望讓全社會了解文物修復是科學的過程,好比患者看病。 
    “病人並不是直接上手術台,而是先掛號、建病例、進行各項檢查,再找醫生診斷。青銅器也是一樣,修復工匠們要看它是什麼時代的,金屬成分是什麼,出了什麼問題,再進行修復。”單霁翔說。 
    單霁翔還表示,目前,故宮已經為文物醫院配備了先進的CT機、顯微設備等。同時,故宮也將加強文物修復的國際合作。故宮已經和意大利共同建立了修復壁畫的實驗室,與希臘合作建立了利用激光技術保護石刻文物的實驗室。 
    單霁翔透露,故宮將繼續擴大開放面積。為實現這一目標,未來將清理、開放5.1萬平方米不合理使用的場地,並進行員工的合理布局。2014年,故宮開放區域首次突破50%,達到52%;去年開放面積比例達到65%,今年為76%,2020年將提升至80%。 
    “再過4年,故宮將迎來它的600歲。希望在大家的支持下,把壯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給下一個600年。”單霁翔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