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新疆和田考古挖出罕見“裸體”佛寺壁畫(圖)

新疆和田考古挖出罕見“裸體”佛寺壁畫(圖)

日期:2016/12/15 15:15:29      編輯:古代建築

  於田縣發掘出的胡楊墩佛寺建築遺址是目前塔克拉瑪干區域較早的佛寺遺跡,出土佛教壁畫。巫新華攝  

  記者14日從新疆和田地區文物局獲悉,新疆考古隊專家近兩個月的時間,在和田地區於田縣發掘發現胡楊墩佛寺建築遺址,挖掘出的胡楊墩佛寺建築遺址是目前塔克拉瑪干區域較早的佛寺遺跡。 

  胡楊墩佛寺建築遺址位於於田縣附近沙漠中部,分布在達瑪溝地理范圍內,為目前塔克拉瑪干區域較早的佛寺遺跡。2012年4月3日起進行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發掘揭露一處回字形結構佛殿建築形制基本完好的建築遺址,保存壁畫面積約16平方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巫新華介紹,2012年3月起開始進行達瑪溝東南部區域胡楊墩佛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和達瑪溝北部區域特種調查。此次考古的胡楊墩佛寺遺址為目前塔克拉瑪干區域較早的佛寺遺跡。2011年因被盜,根據收繳的多塊西域地表佛寺罕見的犍陀羅風格壁畫,而發現具有巨大學術價值。因而申請進行解決學術空白的搶救性發掘。  

  挖掘出的遺址位於新疆於田縣喀爾克鄉亞蘭干荒漠因所處地帶遍布巨大古老的胡楊墩而得名。佛寺建築遺址主體埋藏於一個巨大的古老胡楊墩之內,南部邊緣牆體風吹沙移暴露。

  於田縣發掘出的胡楊墩佛寺建築遺址是目前塔克拉瑪干區域較早的佛寺遺跡,出土佛教壁畫。巫新華攝  

  巫新華說,此次發掘揭露一處回字形結構佛殿建築形制基本完好的建築遺址。遺址西外牆16.6、東外牆16.1米、北外牆16.3米、南外牆15.1米;中心像座為矩形邊長各為3米;回廊西牆殘牆9.6米、北回廊殘牆10.4米、東回廊殘牆5.3米、南回廊牆壁1.3米殘牆倒伏於地面,其余部分無存。

  該佛殿遺址為目前塔克拉瑪干地區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回字形殿堂式佛教建築。殘牆保存最高遺跡為1.6米,最低矮處僅余0.1米。保存牆壁壁畫面積約16平方米,采集遺址地層出土殘損壁畫約4平方米。  

  和田(於阗)自古便被稱為西域佛國。也是佛教傳入中原、東亞等地區第一站。於阗佛教文化不僅深遠地影響到中原佛教、西藏佛教,以及東亞各地佛教,同時也深受中原各方面的影響。  

  達瑪溝名字中的“達瑪”是梵語和古於阗[tián]塞語的結合,是“佛法”二字的音變,准確的翻譯應是“達摩”,也就是“佛法匯聚”之地。與敦煌相似,這裡是古絲綢之路重要驿站,匯聚羅馬、波斯、中亞、漢唐等各民族文化。(記者陶拴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