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錦溪 古鎮流年
日期:2016/12/16 18:44:16   編輯:古代建築
今天的錦溪當然早已金劍沉埋,皇妃香銷玉隕之地亦無跡可尋,但爬滿青苔的石橋,幽深的沿河小巷中所散發出的古韻分明是時間慢慢沉澱的結果。
雖然只有8公裡的距離,但錦溪完全不同於周莊的摩肩接踵和喧鬧。比起周莊,我更喜歡錦溪,在這裡沒有太濃的商業氛圍,特別是早晨,水鄉的韻味體現的更足。
今天的錦溪當然早已金劍沉埋,皇妃香銷玉隕之地亦無跡可尋,但爬滿青苔的石橋,幽深的沿河小巷中所散發出的古韻分明是時間慢慢沉澱的結果。
雖然只有8公裡的距離,但錦溪完全不同於周莊的摩肩接踵和喧鬧。比起周莊,我更喜歡錦溪,在這裡沒有太濃的商業氛圍,特別是早晨,水鄉的韻味體現的更足。
“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是錦溪的寫照,水巷、河埠、拱橋、騎樓、廊坊、街市2000余年的歷史文化蘊積所顯現的水鄉神韻,宛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沈從文喻她“睡夢中的少女”,馮英子則稱她"淡抹濃妝總相宜",已故大師劉海粟則贊譽她是"江南之最"。從路邊的一條極干淨的小巷拐進了鎮子裡,午間的錦溪寧靜得只有風拂楊柳的沙沙聲,石板路泛著柔和的光澤,像是古董上的包漿,深沉而油潤。水依然是清澈的,不知名的黃色小花熱熱鬧鬧地從河岸的石縫中蹦出來。有水自然離不開橋,“走的橋比走的路長”這樣的話,尤其適合水鄉小鎮的人們,大隱於市,沒有榮辱紛爭的小鎮惟一能讓人上上下下的就是這結構簡潔卻飽經歲月的老橋了。
日暮時分,咿呀作響的小木舟從水巷深出飄來。皮膚曬得黝黑的船娘利索地將小舟上的繩子系在岸邊的拴船石上。鎮上的主婦們提著竹籃一溜碎步地過來,各種河鮮已經擺在了岸上的木盆裡,漁獲很雜,但極新鮮,一條七八斤重的金色鯉魚在紅色的大木盆中游弋,竟如國畫一般。船娘忙得不可開交,而吳侬軟語讓討價還價也變得如此悅耳。不道半個時辰,漁獲告罄,河埠頭上只剩下幾片閃閃發光的魚鱗,小木舟劃過水面的漣漪在夕陽暖暖的色調中蕩漾開去。
錦溪是要用一顆沉靜的心去慢慢感知和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