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成都仿古建築未用即拆 4千萬元化為烏有

成都仿古建築未用即拆 4千萬元化為烏有

日期:2016/12/14 21:02:01      編輯:古代建築



大慈寺歷史文化街區仿古建築正在拆除。
    寬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這是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中要保護的四個歷史文化街區,也是成都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重點區域。然而在2008年建成的大慈寺歷史文化街區一期工程,總面積近萬平方米的仿古建築,在今年三四月被拆除,中間存在的三年時間裡,幾乎沒有使用過。
    建成三年 幾乎沒有使用過   被拆掉的仿古建築在2008年建成,當時成都媒體的報道形容,這是“一座座兩層式的川西風格院落,以青灰色為主調”,有“精心雕刻的廊柱和掛件”。而今年3月的報道又說,“‘突突突’的機械聲打破這裡的寧靜……碎石機的鐵臂不停砸向兩間院落的牆體,磚瓦俱下……地上堆滿了剛拆下的雕花窗棂和木門。”   從建成到拆除的三年裡,這些仿古建築幾乎沒有使用過。對此,大慈寺所在的錦江區危舊房改造中心副主任文勁解釋說:建出來的感覺跟政府對片區發展預想的要求,和片區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相比,達不到這些要求和效果。跟之前的設想還有差距。
    拆除原因 建後市裡不滿意   記者質疑:市裡之前應該能看到規劃圖,為什麼建成後才說不滿意?   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應金華參與了大慈寺街區的規劃論證。應金華說:“錦江區裡正在操作,修出來以後不滿意,就擱在那兒了,現在又做方案。”   到底是哪方面的缺點讓大慈寺仿古建築被叫停,並且最終拆除呢?成都市規劃管理局建築規劃管理處副總工程師郭世偉介紹說:“對人的感受來說就是你第一眼看的感覺。第一眼看的感覺是由很多東西堆起來的,有可能是木做工做得不好,有可能是材料搭配的比例不太好,看上去覺得這個房子清湯寡水的,也有可能是工藝做得差,反正是觀感就不好。”
    一拆一建 四千多萬不翼飛   關於被拆除的大慈寺歷史文化街區一期工程當初的投資情況,記者采訪了錦江區危舊房改造中心副主任文勁。文勁說:“是由我們區的統建辦(統一建設辦公室)來投資。但不是政府的錢,是統建辦的錢,企業運作的一個事業單位,不是政府財政的錢。”   記者走訪錦江區統建辦,3年前曾經在媒體上介紹大慈寺街區建設的工程科負責人田先生,現在卻否認統建辦跟此事相關,拒絕回應。不過根據媒體報道和資料推算,這些仿古建築的造價大約是四千多萬元。一建一拆,四千多萬元的投入化為烏有。錦江區外宣辦解釋說,太古地產和遠洋地產20億的購地款當中,還包括地面這些仿古建築的價錢,政府並沒有損失。不過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譚繼和認為:也許政府沒有損失,但是說穿了,這些直接間接的損失都是老百姓的損失。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