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古村落現身 新都文明史又向前推進近兩千年
日期:2016/12/15 15:05:59   編輯:古代建築“早在4000年前,先民們在這裡繁衍生息,他們將目光投向廣袤自然的同時,已善於發現美了。”日前,成都市考古人員在新都區新都鎮褚家村發現一處距今約4000年前的早期人類聚落遺址,其中的精美陶器、石器和器物豐富的祭祀坑讓考古人員驚歎。考古專家認為,這一遺址的發現將新都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兩千年,極大地豐富了新都作為歷史古都的內涵。
文物勘探
驚醒史前古村落
2月下旬,新都區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來到新都鎮褚家村一建設工地。一次原本平常的文物勘探卻意外發現了一處距今約4000年前的早期人類聚落遺址,區文管所立即將這一重要線索報告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為保護遺址,弄清遺址的文化內涵、性質及其價值,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人員隨即進入現場,並將情況上報四川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展開搶救性發掘。
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一部副主任陳洪介紹,褚家村遺址是繼今年初在斑竹園社區之後新都發現的第二處史前聚落遺址。到目前,搶救性發掘面積達800平方米,發現有先秦時期灰坑、礫石堆積坑、豎穴土坑墓、小型木骨泥牆房址等重要的考古遺跡現象,取得了重大收獲。
現場發掘
驚現聚落祭祀坑
通過發掘和初步整理,考古人員發現,褚家村史前聚落遺址從時間上跨越了商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個重要的先秦時期,出土了高柄豆、盆、瓶、小平底罐、斂口廣肩罐、壺、圈足器等紋飾精美的陶器;細膩而鋒利的磨制石锛等。“這個遺址為研究長江上游古代文明發展進程、構建成都平原地區史前史提供新的線索,為構建成都平原地區先秦考古學文化編年序列提供了依據。”陳洪介紹說。
在發掘現場西北角的一個探方裡有兩個直徑約1.5米的圓坑,坑裡重重疊疊地堆放了許多破碎的陶器。陳洪說,這是兩處三星堆時期的灰坑,裡面有大量的三星文化典型器物。從器物的擺放來看,這兩個灰坑內的陶器不是隨意丟棄的,應當和當時的祭祀有關,從而預示著該遺址規格較高。“三星堆發現的祭祀坑裡堆放的大多是銅器,而這裡堆放的是陶器,三星堆是國家級祭祀,而這裡是一個聚落的祭祀場所。”
考古研究
新都又長兩千年
此次在新都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也將新都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兩千年,極大地豐富了新都作為歷史古都的內涵。現場考古人員介紹,新都地處廣漢三星堆遺址和成都十二橋遺址、金沙遺址之間,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華陽國志》載:新都與成都、廣都,號稱“古蜀三都”。近20年來,考古人員在新都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的遺址。
“早在4000年前,新都這塊土地上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他們修房造屋、化土成器,過著穩定的農耕定居生活。那些陶器上的精美紋飾,表明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已經不僅僅是簡單機械地勞作以維系生計,他們將目光投向廣袤的自然,發現美並進一步將這些美的特質進行歸納、抽象,以線條的方式表現在那些古樸的陶器上。”一塊塊殘缺而看似粗糙的陶片,讓考古人員“融入”到了4000年前成都平原的鄉村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