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存在於文物保護修復中的觀念鴻溝

存在於文物保護修復中的觀念鴻溝

日期:2016/12/14 10:52:58      編輯:古代建築

    “有人填埋城堡,也有人會發現和挖掘城堡”。歷史總是在一種詭谲的邏輯下悄悄運行,建設和破壞、好人和壞人,交替登台,於時間的線性中循環往復。總有人想要從虛無中留駐一些意義,文物修復就是試圖從歷史長河中打撈文明的價值,留駐人世的意義。     文物修復對中國大眾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領域,隨著民國懷舊風的普及,勉強能說上建築師梁思成和他的名媛妻子林徽因的名字,更多的知識如同停留在現實生活彼岸的風景,那是文物專家和學者的事情,跟大眾生活不沾邊。文物保護觀念的宣傳能在不盜寶偷墓、不哄搶文物發掘現場、不將古城牆的磚頭搬回家等方面有點進展,已經謝天謝地了。像REMPART這樣,將文化遺產保護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聯結起來,在親身參與修復的過程中接近歷史,並實現對公民精神的培育。     國內民間文物保護觀念還停留在什麼階段?不久前,山西的一位修復壁畫的年輕女孩在網絡上走紅,因為長相甜美,酷似某女明星,加上女孩經常在微博中貼出參與寺廟修復壁畫的工作日記,引起了網友群起而追捧之。然而很快有網友專家出來指正,文物修復的最大原則是修舊如舊,從女孩在修復現場的表現來看,她和她的團隊表現出極其糟糕的文物修復素養,缺乏壁畫修復的基本知識。標准的壁畫修復需要經歷前提調查與資料提取,制定保護方案,提取樣塊,病害處理與修復,美學修復和加固封護等一系列過程。女孩所做的,僅僅是用廉價的顏料在古畫上塗抹和隨意勾畫……女孩筆下的山西廣勝寺始建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距今已1800多年,著名佛教大藏經趙城金藏就是出自廣勝寺,文物與藝術價值不言而喻。     寺廟的隨意,工程隊的不專業,傳播者的膚淺,共同造就了文物修復界的這個大笑話,這類修復式破壞文物早就屢見不鮮,更別提那些城市化浪潮中時刻發生的拆舊建新,文物保護界專家謝振業曾坦言,近20年文物破壞甚於“文革”,拆掉了古建,那就把歷史毀了。     官方和民間、精英和大眾對於文物保護的觀念需要經歷一個彌合的過程,物質的豐富和觀念的更新必須保持接近的頻率,如果沒有填補這些鴻溝,那些經歷時間淘洗留存的古跡,前途仍然是未卜的。  來源:寶安日報

    No
  1.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