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的低調韻味古鎮 兩天一夜游碛口
日期:2016/12/15 21:49:30   編輯:古代建築
一位老人坐在窯洞邊的工地上。
去山西平遙看晉商文化、山西壺口看黃河奇觀已成眾人共識,而坐落在山西呂梁山中的黃河邊、頂著“九曲黃河第一鎮”頭銜的碛口,卻出落得低調不顯眼。
碛,是指黃河上因地形起伏而形成的一段段激流淺灘。百年前,碛口是萬裡黃河上的重鎮,眾所周知的黃金碼頭,鼎盛時,水上舟船穿梭,岸上商賈如雲;而今的碛口,已不復昔日輝煌,也許,正因為步履遲緩,才收獲了悠然自得。住窯洞、聽黃河、尋古跡、騎毛驢,游客可以慢品味古老文明。
李家山“三家店”常客滿
碛口游,兩天一夜的行程就可以把能看的都看了。
來這裡旅游的人大多會住在老鄉家,而且到當地現找,很難提前預訂。在下大巴車的地方,會有開著小面包車的當地人把游客送到西灣村、李家山這兩個最著名的景點或者一些旅店。
李家山位於碛口鎮南3公裡處,隱於大山深處,空靈幽雅,但山路狹窄,一般旅行社的巴士無法進入。路上,司機師傅遞上名片“張二小”,山西“山藥蛋派”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張二小說,春秋兩季來這裡收獲最大。春天有好看的油菜花,很多攝影愛好者、背包客、畫家來這裡拍照、寫生。而現在正是野棗成熟的季節,“你們可有口福了!”果不其然,半山腰開始,從山路兩邊一直到深山處,漫山遍野的野棗掛滿枝頭。張二小的車在盤山路上左轉右轉,終於把我們帶到一個庭院,隨後,我才知道,這座院子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了,是整個李家山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院落。當年,正是這座院子接納了畫家吳冠中,現在院子裡還保留著吳冠中住過的窯洞。
吳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風時驚呼,李家山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古老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
也許是托了大畫家吳冠中的福,李銀蘭家的這座大院此後源源不斷地有愛畫畫的人來住。李銀蘭是嫁到這座大院的媳婦,她說,爺爺奶奶當年就和吳冠中住一個窯洞,睡一個炕上,那時侯,他家並不是旅店,直到最近十多年,才正式改成旅店,而最常光顧她家的還是喜歡畫畫的人。據李銀蘭介紹,李家山共有三家旅店,分別是“李銀蘭家”、“李建新家”和“黃河人家”,有時來的美術系學生太多,三家旅店安排不過來,就讓學生住到其他老鄉家。
當地人向游客出售手工藝品。
游客一起“蹭導游”
游客們經常在一起“蹭導游”。這裡的導游大都是李家山村的大閨女、小媳婦,花三十塊錢就可以請到。導游最喜歡講的是李家山村建造的歷史,李氏財主的故事。碛口商阜繁榮時期,李家也插足於商業。有了錢,就逐漸開始大動土木。他們請來風水先生觀看,見李家山村有兩條向南流的小溝,在村南匯合,注入黃河,兩溝之間的山峁,形似鳳凰頭,左右兩山則是風翼了,於是選了這塊寶地。村裡的建築均以水磨磚對縫砌築,磚、木、石雕及精美匾額比比皆是。
在李家山村寫生的學生們。
手工老虎、小毛驢、“耳枕”等。
建築形式多以磚拱頂(窯洞)明柱廈檐四合院為主,依山坐樓。街道高高低低,用條石砌稜,用塊石鋪面。現在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來院,400多間屋捨,年輕人多搬到了山下的新村居住,山上的古老村落裡剩下的老人卻都很有趣。和為數不多還在山上居住的老人聊天,吃著這裡大地鍋炒出的“大鍋菜”,覺得這裡真是景區裡的“山藥蛋派”。
有一位70多歲的李姓老人,最喜歡在自家二樓的廊子裡唱山西民歌,他已經成為了李家山旅游的一道風景,導游都要帶游客來他家聽他唱一曲,而他的侄子則照例坐在一邊劈柴,劈柴的聲音好像是在給他伴奏。老人唱過《小鋼炮》就唱《走西口》,直到把自己唱哭。導游說,這位老人的老伴在他們結婚第二年就染上重病,老人照顧了她一輩子,直到去年老伴過世。
在李銀蘭的農家院吃過晚飯,朝著有黃河的地方走,沿途都是棗樹,摘下來就可以吃,長得特別熟的棗甜蜜軟糯,而不太熟的棗則脆甜爽口。
碛口古鎮在黃河上玩漂流
第二天,吃了早飯,給張二小打電話來接我們回碛口古鎮。因為,鎮上沒有通往各處的公交車,游客最好能聯系到一個“專用司機”,兩天的鎮內交通費大概在100元左右。鎮子不大,主要的街道只有兩條,一條在黃河邊,古老的碼頭和無言的轳辘早已作為歷史見證,記憶著當年日過百艘船舶的盛景。古老的碼頭邊停著一些快艇,20塊錢每位,花100塊錢就可以獨自租一艘快艇,游客坐上快艇,可以進行黃河漂流。
還有一個不得不體驗的項目是,到黃河灘邊撿石頭!那些彎著腰,挽著褲腿在丘壑縱橫的黃河灘上撿石頭的情景,很有回歸童年之感。有老鄉牽著駱駝和毛驢繞著街巷走,撿完石頭,還可以坐在毛驢上欣賞鎮上的古老民居。
民居是當地另一大景觀。這裡的明清民居,依地形斜坡狀組合排列。街巷裡,街面由古老的黃河卵石鋪成,古老的磚瓦構築成的房捨,飄逸著古韻。青石,大甕,油簍子,飲馬槽,讓人們感受到當年380余家大小商鋪貨棧擁擠在這3裡多狹長之地的繁華。
-貼士
交通
太原到碛口沒有火車,每天只有上午一趟直達大巴,車程5小時左右,下午三點左右到碛口。
返回太原的大巴是早上六點從碛口出發,由於時間太早,大部分游客會選擇“碛口——離石——太原”這種在離石換車的巴士路線。
碛口和離石之間的中巴很多,約半小時一輛,在碛口鎮上等車即可。
食宿
在李家山村或碛口鎮上,可住旅館或老鄉家裡。這裡游客不算多,找住處不難,即使旅店住滿了,總會有願意賺錢的老鄉“收留”你。
不管是旅館還是老鄉家,幾乎都是窯洞。一個窯洞100元/晚,窯洞的炕上可以睡6人左右,和別人合住窯洞,每人每晚約20-50元。住宿費包括一日三餐的費用,飯菜大都是鄉土農家菜,每頓飯都會無限量地供應南瓜小米粥、饅頭。
當地的一大美食是“碗禿”,需要食客自己動手,把碗裡淺淺的一層面食割成自己喜歡的形狀,拌以辣椒油、香醋等佐料,吃起來,柔韌、滑膩、筋道、香辣。一碗只要兩塊錢。
購
街巷上有許多當地人在賣手工藝品,用棉布縫制的色彩斑瀾的小老虎、小毛驢,還有“耳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