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邺城遺址

邺城遺址

日期:2016/12/15 15:34:37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中國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城西南20公裡處。遺址由南北相毗連的兩座城址組成。《管子·小匡》記載邺城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邺北城在今漳河之北,北臨漳河故道。東漢建安九年 (204)魏王曹操大規模營建該城,後作為王城。魏文帝曹丕稱帝移都洛陽,仍以邺為曹魏的五都之一。此後,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均建都邺北城。邺南城大部在今漳河南岸,始營建於東魏天平二年 (535)。南城建成後,北城仍繼續修繕使用。至北齊亡 (577),邺城始衰落。由於漳河頻繁泛濫和改道,遺址遭嚴重破壞,地面遺跡僅存邺北城金虎台基址和銅爵台的部分基址,余皆湮沒於地下。1935、1957年考古工作者曾對邺城進行調查,1976~1977年河北省和臨漳縣的文物機構曾進行部分勘查工作。1983年秋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作進行了勘探發掘工作。邺城以宮殿區為中心的平面規制,采用中軸線對稱形式,功能分區明確,改變了兩漢以來都城宮殿區分散的布局,對以後隋唐的都城規劃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邺北城  據《水經注》記載:邺北城東西七裡,南北五裡,城門 7座,南面 3座,東西面各 1座,北面 2座。經實地勘探的東、南、北三面城牆和城西北的金虎台、銅爵台基址,城南北1700米,東西2400米。城牆寬15~18米。現已確定門址位置的為:南面自西而東的鳳陽門、中陽門、廣陽門;東面的建春門;西面的金明門;北面的廣德門。城內發現大道 6條,分別通向各面城門,並將城內劃分為幾個功能不同的區城。建春門、金明門之間的東西大道,將城分為南北二區。北區中央為宮殿區,西邊是苑囿,東邊是“戚裡”。宮殿區已探明 10 座夯土建築基址;宮殿區以西,即文獻記載的銅爵圜的位置( 後趙時為九華宮),也探明4座夯土建築基址。金明門以北,是著名的“三台”,自南往北為金虎台、銅爵台、冰井台。金虎台基址保存較好,現存南北 120米,東西71米,高 12米;銅爵台基址僅存東南部分,南北 50米,東西43米,高4~6米,兩台相距83米;冰井台基址尚未探明。南區是一般衙署和居民區,有 3條平行南北向干道通往南面三門,中間中陽門大道向北正對宮殿區中央部位,形成中軸線,路面寬17米,是邺北城最寬的道路。

  邺南城  據《邺中記》記載:邺南城“東西六裡,南北八裡六十步”。文獻記載邺南城有14座城門,南北面各3座,東西面各4座。經實地勘探,已探出東、南、西三面城牆,其北城牆利用了邺北城的南城牆。城址東西2800米,南北3460米;城的西南角和東南角,均為圓角;在東西南三面城牆外部發現有加強防御的“馬面”設施,並有環繞城牆的城壕。北面的 3座城門系利用邺北城南面的城門。其他三面已確定門址位置的有南面的啟夏、朱明、原載3門,西面的納義、乾門、上秋3門,東面的仁壽、中陽 2門等門址。城址北部中央為宮城,已探出宮城的西、北、南三面有宮牆,南北約 970米。在宮城內有建築基址10多座。經發掘的有朱明門、乾門、朱明門通向宮城的大道(即全城的中軸線)和城壕等。朱明門為南城正門。經對門址全面發掘,發現三個門道,中門道寬 5.4米,東西兩門道寬 4.8米,門道之間的隔梁寬皆 6 米,門道進深 20.3米,門墩寬(東西) 84米。門墩兩側分別有向南伸出兩段南北城牆,長約33米,兩牆盡端各有一座方形台基與之相連,這兩座方形台基應是雙阙基址。這種在城門(羅城)兩側突出有巨大的雙阙,文獻雖有記載,但經考古發掘的遺址,在中國尚屬首次。這種形制與後來的明清宮城午門是相似的。

  出土遺物種類較多,其中以瓦的數量最多,可分為3 個時期。東漢至曹魏時期的板瓦、筒瓦多深灰色,表面飾繩紋,裡面為布紋,瓦當皆圓形雲紋;十六國時期的板瓦、筒瓦多青灰色,質粗糙,表面多素面,筒瓦或飾籃紋,裡飾布紋,瓦當面有“大趙萬歲”、“富貴萬歲”等銘;東魏北齊時期的板瓦、筒瓦多為黑色或黑灰色,質細密堅硬厚重,表面光滑,裡飾布紋,常有文字戳記,瓦當均為蓮花紋。此外還發現繩紋磚、陶人面紋飾件、石雕螭首、柱礎等。

  邺城遺址
  中國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城遺址 。位於河北臨漳。1957年後調查發掘。由南北二城構成。北邺城是建安九年(204)曹操封魏王後營建的國都 ,曹丕代漢移都洛陽後,以此為北都。後趙、東魏、北齊相繼都邺,承光元年( 577 )北齊亡 ,此城衰落 。南邺城為東魏元象元年(538)依北邺城南牆而建,毀於隋代。
  據記載,北邺城東西7裡,南北5裡 ,周設6門。實際勘測結果為東西2400米,南北1700米,規模略小於文獻記載 。城內由貫穿東西城門的大道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北部中央為宮殿區。西為禁苑銅爵園,內設馬廄、武庫,西城垣上築有壯觀的銅雀、金虎 、冰井3台 。宮殿東面為貴族聚居區戚裡及衙署。城南部為居民區,被南北向道路分割成長壽、吉陽、永平、思忠四裡。北邺城規劃整齊,交通便利,對北朝、隋唐都城的建設產生過深刻影響 。根據記載 ,南邺城東西6裡,南北8裡60步。實測東西2800米,南北3460米,城垣迂曲 ,牆外有護壕。宮城設在城北部中央,宮北有後苑。居民區分設裡坊。正南門朱明門已經發掘,為三門道,門南側有方形阙樓夯基。
  因漳水泛濫與改道,邺城遺址遭到嚴重破壞,今地面所存,僅金虎台及銅雀台等部分殘基以及瓦當、石螭首等遺物。邺城西北,為東魏、北齊陵墓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