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寶雞市區發現西周城址 面積接近天安門廣場(圖)

寶雞市區發現西周城址 面積接近天安門廣場(圖)

日期:2016/12/15 15:08:34      編輯:古代建築

 

    一座面積接近天安門廣場的西周城址,日前在寶雞市區被文物普查工作者發現。有關專家介紹說,在金台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的寶雞市區這座唯一的西周城址,不但對於西周考古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而且也為研究寶雞建城歷史提供了考古學上的實物依據。

    面積約400000平方米

    由於這座城址位於寶雞市金台區金河鄉石橋村蔣家廟金陵河西岸山梁之上,故文物普查工作者將其稱為蔣家廟城址。它坐西面東,地勢西高東低,西臨石橋溝,東抵金陵河畔,西至陵塬塬頂,平面呈梯形。俯視而看,從它腳下而過的寶平公路如同長長的旗桿,城址則如同獵獵飄揚的旗幟。經測量,整個城址西牆長135米,北牆約1300米,南牆長約820米,東牆長約1100米,周長約3350米,面積約400000平方米。

    文物普查負責人之一、寶雞市考古隊副隊長辛怡華介紹說,站在寶平公路上就可看到的這座城址城牆沿陡峭的斷崖而築,其建築方法也十分特殊,即在斷崖處緊貼崖面夯土,如同砌磚一樣,既保護崖面又起防御功能,在平緩地帶挖槽築基築牆,牆基寬約6米。夯土土質較純,極為堅硬,板築夯層清晰,夯層每層約20厘米,夯窩約雞蛋般大小,十分明顯。個別地段夯土層內夾有鵝卵石。

    初步推斷為西周時期

    記者在現場看到,城址最高處為西北角,經測量為海拔926米,最低處為東北角,海拔625米,兩者相對高差達301米,也就是說,在長1300米的城址北牆,西端與東端的高差達301米。對於城牆形成的年代,考古人員說,由於城牆上方有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紅腰帶”土,北牆東段的下方又發現先周時期的灰坑,其形成年代應在商代(先周)——春秋時期,初步推斷為西周時期。

    曾發現鳳翔水溝西周城牆遺跡、周公廟城牆遺跡的北大文博學院徐天進教授認為,這座城址的發現意義十分重大。一般來說,如此大的城址內,必定有宮殿遺跡、居民居住區、公共活動區乃至墓葬區,但由於年代久遠,目前對其性質、功能還不清楚,建議將來對其作進一步的考古調查、勘探及試掘工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