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南京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遺址。揚子晚報記者 劉浏 攝

被供奉在牛首山遺址公園地宮的佛頂骨捨利

牛首山上現存的大礦坑,將被利用來建設地宮。記者 徐兢 攝
位於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東側秦淮河畔長干裡的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和位於南京江寧的牛首山遺址公園項目於9月16日舉行了奠基儀式。
9月15日,南京市文廣新局局長陳光亞、市民族宗教局局長李蘭和江寧區區長陳發喜,就這兩個項目接受了記者采訪。
A
不會復建大報恩寺和琉璃塔
記者:大報恩寺項目最初的方案是重建琉璃塔與大報恩寺,如今為何會轉變為遺址公園?
陳光亞:大報恩寺項目自啟動以來,先後有不同的規劃思路,這些思路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發生了轉變。2007年以來,我們委托南京市博物館進行了為期3年的考古。2008年,考古人員在遺址區內發現了長干寺地宮,地宮中出土了鐵函、七寶阿育王塔,以及塔中供奉的“佛頂骨捨利”等佛教聖物,僅國家一級文物就有16件,這是南京一次性出土國家一級文物數量最多的文化遺址。2009年,遺址內又發現了大報恩寺的三大殿遺址,國家文物專家稱之為“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
由於大報恩寺遺址相繼發現重要文物,根據國家文物保護規定,遺址核心區必須進行嚴格保護,因此不宜在原址復建琉璃塔和大報恩寺。根據國際文化遺產保護規則和國家文物保護法規要求,為保持遺址原真性,項目確定為建設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B
輕質塔形建築展現原琉璃塔形象
記者:最新的設計方案為什麼選擇建設一個“輕質塔形保護性建築”,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陳光亞:根據國家文物保護的有關規定,地宮遺址必須實施嚴格保護。不采取重建琉璃塔的方案,主要是為了避免干擾和破壞地宮遺址。
經過專家和設計單位的反復論證,最後決定用輕質材料在地宮上方搭建一個保護性建築,其外觀采用中國古塔形貌,這樣在保護地宮遺址的同時,還可以在夜晚通過燈光展示五色琉璃塔形象。這個設計方案既符合遺址保護規定,也有利於傳承歷史記憶。
C
大報恩寺移址牛首山重建傳聞不實
記者:此前曾有傳聞稱,大報恩寺將移址牛首山重建,這個消息是否屬實?
陳光亞:大報恩寺與琉璃塔早在1856年毀於戰火。現在我們建設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就是為了全面保護和傳承大報恩寺及其琉璃塔的歷史文化,通過建設博物館展示出土文物,傳承歷史記憶,所以不會、也不宜易地重建大報恩寺與琉璃塔。
D
為何選擇牛首山供奉佛頂骨捨利
記者:建設牛首山遺址公園的功能定位及目標是什麼?
陳發喜:建設牛首山遺址公園是為了全面保護牛首山生態文化、歷史文化和佛教文化,修復礦坑,保護弘覺寺遺址,供奉佛頂骨捨利,同時充分利用牛首山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建成一個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完美融合、彰顯“山、水、城、林”城市特色品位的文化旅游區。
記者:為什麼選擇在牛首山遺址公園建地宮供奉佛頂骨捨利?
李蘭:“佛頂骨捨利”是經過國家宗教局和中國佛教協會認定的中國佛教三大聖物之一,也是國家一級文物。根據佛頂骨捨利如法如儀、清靜莊嚴的供奉原則,為早日安奉好佛頂骨捨利,在深入調研、多方論證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牛首山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歷史上與大報恩寺的深厚淵源,並經宗教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以及佛教界和文物界研究同意,確定在牛首山遺址公園內建地宮安奉佛頂骨捨利。
E
牛首山現有礦坑將被利用建地宮
記者:牛首山遺址公園建成後必然會引來大量游客,請問對生態環境是如何保護?
陳發喜:在牛首山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將全程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在項目設計策劃之初,我們就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采用充分利用礦坑和修復自然生態的方式,從宮體頂部覆綠、自然采光、新風系統應用到新能源利用等,都體現了生態、環保;在環評審批階段,我們很好地處理了對動植物的保護和自然山水保護工作,嚴格按法規要求進行評估,並順利通過環境評價;在建設階段,我們將注重開發符合牛首山生態的建築形式,實現人、建築、自然的融合,維護和強化整體山水格局的連續性;在今後的運營管理過程中,我們也會堅持將節能、低碳、環保的剛性要求貫穿始終。
■新聞鏈接
金陵大報恩寺
金陵大報恩寺遺址位於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東側秦淮河畔長干裡。
大報恩寺傳說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為紀念其生母碽妃而興建;另一說是為了紀念建文帝朱允炆而興建。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准來營建。
位於大殿後的大報恩寺琉璃塔高達78.2米,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明清時代,該塔被外國人稱為“南京瓷塔”,與羅馬斗獸場、亞歷山大地下陵墓、比薩斜塔相媲美,稱之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亂,由於擔心石達開部隊占據制高點向城內發炮,大報恩寺被北王韋昌輝下令炸毀。
牛首山弘覺寺
牛首山位於南京江寧。
牛首山曾有個弘覺寺,是金陵名剎,南朝(公元502年)建寺,明初名佛窟寺,正統年間(1436-1449年)改名弘覺寺,它與靈谷寺、天界寺、大報恩寺、能仁寺、雞鳴寺、棲霞寺、靜海寺一起並稱為明代南京的八大國寺。歷史上牛首山弘覺寺是大報恩寺的下院。
弘覺寺塔為原弘覺寺附屬建築物,塔因寺而得名,是南京地區最大磚木結構的古塔。塔建於唐大歷九年(公元774年),塔高約45米。後寺毀於山林火災,弘覺寺塔嘉靖年間重修。1993年至2010年,文物部門對弘覺寺塔進行兩次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