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護城河畔又添新景觀———歷經一年時間,古城牆修復工程平門、阊門、相門三個試點區段的施工進入最後的倒計時,將在今年國慶節前完工迎客。
修復古城牆,延續歷史文脈。與園林、小橋流水等文化元素一樣,古城牆印刻著古城蘇州的輝煌歷史,也見證著悠長歲月中普通人的蘇式生活。這三個區段只是蘇州古城牆修復的試點,此次修復的古城牆總長1500米,卻使無數的老蘇州“夢圓”,標志著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實事工程順民意、得民心。一直在關注、推動此項重大工程的市政協委員們深感欣慰。近十年來,圍繞著蘇州古城牆修復這一議題,歷屆市政協和廣大委員積極鼓與呼,付出了無數智慧與心血,建言獻策的努力從未止步。
古城蘇州,豈能沒有完整城牆———修復城牆,幾代人的共同願望
始建於春秋吳王阖闾時期的蘇州古城牆,是中國古城牆中的一朵奇葩。著名歷史學家顧颉剛曾說過:“蘇州城之古為全國第一,尚是春秋物。”
歷史上曾綿延15公裡的古城牆是蘇州歷史文化名城最具風貌特色和歷史價值的標志性建築之一,更是老蘇州揮之不去的一種文化情結。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後,蘇州和許多老城一樣成了一座沒有完整城牆圍繞的古城。到八十年代末,蘇州的古城牆幾成廢墟,令人扼腕歎息不已。1982年,蘇州入選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04年,蘇州提出了蘇州古城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申請。沒有牆何來城?城牆不保護,申遺成為一紙空話。加強古城牆保護,漸成蘇州社會各界的共同願望。市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也為城牆的保護修繕而奔走呼吁,建議采用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確蘇州城牆及其遺址的保護問題。早在1987年,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就曾向市政府報審《蘇州市古城牆保護規劃》,提出“古城牆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也是體現古城風貌的一個重要內容,保護古城牆遺址不再受到破壞和有條件恢復古城牆是必要的,要對古城牆遺址進行嚴格控制和保護好現狀,逐步分期恢復。”
保護修繕古城牆,市政協委員也“緊追不捨”。在2004年召開的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和2007年召開的十一屆五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黃銘傑先後兩次就蘇州古城牆保護立法問題提交提案。在2009年召開的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市政協城鄉委提交了集體提案《關於蘇州古城牆保護應盡快予以立法的建議》。2011年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高福民等32名市政協委員提交了聯名提案《蘇州古城牆的保護及逐步重點恢復》,以市職業大學吳文化研究所的調研成果《蘇州城牆逐步恢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為依據,提出了從“十二五”開始,適時、分段、逐步重點恢復修建蘇州城牆的建議。就是在這次大會上,市政協城鄉委再度以集體提案名義疾呼“加快專項立法加大保護蘇州古城牆的力度”,還在大會發言時以《分類分級保護和修復古城牆,為古城申遺創造必備條件》為題,詳細闡述了對蘇州古城牆要進行分類分級保護和修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次次會議,一件件提案,彰顯出市政協和廣大委員關注發展、聚焦民生的情懷,更凝聚起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有力推動了蘇州古城保護不斷前行。
真言善策助推科學決策———保護古城,政協
組織發揮優勢勇挑重擔
委員的呼聲引起中共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期間,在與委員們深入討論,傾聽真言善策後,中共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作出批示:“申遺和古城牆保護修復問題,請市政協派員會同市規劃、住建局同志一起實地勘察。首先從拆遷量基本沒有或很小的地方開始,先搞400-500米修復保護試點工程。然後市委、市政府現場辦公,確定具體修復保護方案。”
市政協全會一閉幕,市政協迅即成立專題調研組,從去年2月起,多次邀請市、區有關部門、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進行專題座談,廣泛征求意見,多次現場踏勘。反復推敲,幾易其稿,市政協形成了《關於古城牆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的幾點建議》(下稱《建議》),並對古城牆修復試點工程的選址提出了在相門、阊門、平門三個區段試點實施的建議。
4月6日,這份建議報送中共蘇州市委、市政府。4月11日,中共蘇州市委召開古城牆修復利用試點工程現場調研會,蔣宏坤帶隊實地踏勘了阊門、平門、相門段幾個節點現狀,聽取了市政協的匯報,原則同意市政協提出的《建議》。他還提出,修好這三段城牆,要把修復保護古城牆與保護、挖掘、彰顯歷史文化結合起來;把修復保護古城牆與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結合起來;把修復保護古城牆與周邊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 把修復保護古城牆與社會效益、項目效益結合起來,體現原真性、科學性、價值性。會上,古城牆修復的“時間表”正式敲定:在2011年8月底前做好方案設計等前期工作,10月1日前正式動工,2012年10月1日前竣工。
這一決策引發各界好評。與會的市政協委員、知名文史專家徐剛毅興奮地說,雖然從上世紀80年代起,蘇州就開始重視對古城牆的保護,修復、重建工作從未停過,但這次啟動修復古城牆決心和手筆更大,標志著蘇州古城保護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修復工程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2011年4月27日,時任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閻立,市十二屆政協主席王金華率隊現場調研,研究討論修復利用方案; 中共蘇州市委、市政府、市政協負責同志多次召開現場工作推進會……2011年9月20日,蘇州古城牆修復保護試點工程全面啟動。
做出精品,不給歷史留遺憾———實事做實,聚力
凝心眾志可成城
蘇州古城牆修復,要做出水平、做出精品,不給歷史留遺憾。工程啟動後,政協委員們並沒有松勁,而是著眼於修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繼續積極建言獻策。
在今年初召開的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高福民、徐剛毅、范政聯名提出了提案《重視蘇州古城研究和古城牆修復試點中的考古跟蹤工作》。市政協委員王根偉提交了提案《關於在市古城牆實施修復保護過程中,沿護城河修建健身休閒棧道的建議》。緊貼實際,可操作性強,各項提案均引起承辦單位重視,有關建議得到采納。今年6月份,市政協剛剛完成換屆,市十三屆政協主席高雪坤上任伊始,即率隊就我市古城牆修復工程進展情況進行調研……
群策群力,把好事做好。一個萬人捐磚護城的小插曲令人動容。2011年8月,為配合實施古城牆修復保護試點工程,我市規劃、園林、文廣新局等部門,聯手推出“捐磚護城,共築家園”,號召市民為修復保護蘇州古城牆獻出一片愛心。社會各界反響熱烈,許多市民踴躍捐出家中的老城磚,不少愛心單位也紛紛定制城磚,為古城牆修復工程出力。短短3個月內,市民捐贈的老城磚近4000塊,參與定制城磚的愛心市民超萬人。“古城保護與城市現代化並不相悖。為了發展而保護古城,古城因為保護而得到新發展,兩者是和諧統一的,”高雪坤說,“我們相信,試點修復保護古城牆只是個開始,由點及面,古城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將一如既往關心、關注這項工作,為蘇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