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文化傳媒上市公司面臨產業結構調整

文化傳媒上市公司面臨產業結構調整

日期:2016/12/14 20:57:39      編輯:古代建築
張彬/制表
      近日,文化傳媒類上市企業半年報全部發布。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國內上市的22家主要文化傳媒類上市企業,上半年表現起伏較大,10家企業利潤總額增幅超過30%;另有7家企業利潤總額增幅呈負增長態勢。在雜亂的數據背後,上市企業也在積極尋求產業拓展和轉型。其中,以華誼兄弟和華策影視為代表的影視類企業抓緊了電影院線的建設和市場爭奪;以天舟文化和鳳凰傳媒為代表的出版企業則積極尋求轉型,希望改變過於依賴教材教輔業務的現狀。專家建言,文化企業上市要做好充分准備,盲目追求上市只會為企業帶來更大負擔。
      利潤總額呈現兩極化
    投中集團報告顯示,在國內上市的文化傳媒類企業達到22家。記者統計22家企業半年報數據後發現,其中有7家企業上半年利潤總額增幅出現下滑,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出版傳媒下滑44.41%%;同時也有10家企業利潤總額增幅超過30%,其中藍色光標增幅超過107.90%。文化上市企業上半年,在利潤總額增幅方面呈現兩極化發展趨勢。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文化企業所屬領域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從數據增減上判斷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狀況。
      陳少峰認為,已經上市的文化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出版業為代表,這類企業是在特定的時機,利用自身產業優勢上市融資謀求發展;另一類以華誼兄弟為代表,上市目的除了融資之外,還力求復制自己的企業模式,快速拓展業務。
      “上半年利潤總額下滑的企業大多為出版企業,這是因為上市以後,出版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完成。因此,一旦相對單一的主營業務受到影響,企業整體業績動蕩較大。”陳少峰分析,總體而言,上市對於文化企業是好事,但上市是技術手段,如何利用好上市這張牌,幫助企業快速轉型,才是企業管理者思考的問題。
      教材教輔左右出版企業業績變化
    記者分析半年報數據發現,國內上市的傳統出版企業中,無論是“民營第一股”天舟文化,還是“傳媒第一股”鳳凰傳媒,其半年報業績均與教材教輔的出版發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甚至直接左右了上市企業一段時間內的業績。
      數據顯示,民營第一股天舟文化的營業總收入為1.28億元,增幅僅0.32%,營業利潤同比下降 28.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 26.15%。究其原因,就在於今年以來,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等部委頒布《關於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家發改委、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價格監管的通知》,教材教輔的新政密集出台,讓原本依賴此塊業務的天舟文化陷入被動狀態,業務拓展受到限制,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
      鳳凰傳媒也將教材出版作為核心業務之一,數據顯示,鳳凰傳媒教材出版收入為4.17億元,同比增長11.63%,教材發行收入達5.62億元。在鳳凰傳媒上半年總共33.55億元的收入中,占到了僅1/3的比例。正是由於鳳凰傳媒上半年在江蘇以外省份教材教輔業務的快速增長,才為其整體業績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另一家大型出版機構中南傳媒亦存在這種現象,上半年教材教輔營業收入達到5.88億元,同比增長17.39%,占到整個中南傳媒出版業務收入7.92億元的70%以上。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研究員張曉斌認為,目前上市的國有出版集團和民營出版機構的確存在教材教輔業務比例過大的問題。在此情況下,調整企業產業結構,合理配置業務比例就十分必要。
     “天舟文化、鳳凰傳媒都在醞釀轉型,這是個良好開始。”張曉斌表示,半年報中,多家出版機構出現業績下滑的另一個原因也在於,經過幾年連續高速增長之後,出版企業開始後續乏力,這值得企業決策層留意,應及時調整發展戰略。
      院線成上市公司重點關注業務
    國內旺盛的電影消費市場刺激著影院的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影院數量已經超過3000座。國家廣電總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最能掙錢的10條電影院線中,前三名分別是萬達院線以11.99億元領跑,上海聯和院線8.02億元,中影星美院線7.68億元。
      華誼兄弟和華策影視兩家上市公司,也緊緊盯著電影院線業務。華誼兄弟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電影院營業收入達到5075萬元,營業收入同比大幅暴漲204.34%。半年報中,華誼兄弟還明確表示,將積極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拓展包括影院放映業務、影院廣告業務、品牌授權業務等影視娛樂相關業務。
      華策影視也不甘落後,半年報信息顯示,華策影視參與投資的電影院已有15家,其中控股4家,下半年電影院業務將在嚴控風險的情況下繼續推進。在院線業務初具規模後,帶動電影制作業務。據了解,目前萬達院線和金逸院線都在排隊等候上市,誰將成為電影院線第一股,成為業界津津樂道的話題。隨著萬達收購美國AMC院線成為全球最大院線公司,國內電影院線之間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陳少峰向記者表示,上市影視企業加緊院線布局,也是為了更好整合資源。如華誼兄弟的優勢是影視劇制作,如果它同時有自己的院線,那將使得華誼兄弟在影片檔期安排以及利益分配方面更加游刃有余。此外,相較於影視劇投資拍攝的風險,投資院線風險較小,一旦形成穩定的院線系統,將成為上市企業一個穩定的盈利點。
     “但風險依舊存在,預計到明年下半年,影院數量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飽和,同質化競爭加劇,這是企業必須要考慮到的問題。”陳少峰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