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商業無節制發展 淳樸民風淡化 古鎮開發莫入歧途

商業無節制發展 淳樸民風淡化 古鎮開發莫入歧途

日期:2016/12/14 10:11:58      編輯:古建築保護

    江南水鄉多古鎮。
    改革開放了,人們突然發現,古鎮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的一筆歷史文化遺產,昆山的周莊、吳江的同裡、吳縣的直、嘉善的西塘……一個個古鎮恰似錦繡江南大地上的明珠,吸引了海內外游人,也為當地帶來了滾滾財源。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大規模的開發中,一些古鎮漸漸失去了原有的傳統遺韻,令慕名而來的游人惋惜。
    原因何在?
    一位古鎮研究的專家告訴記者,凡讓人大失所望的古鎮,不外乎三種類型:一是古鎮失去了淳樸的民風;二是古鎮的商業無節制發展;三是在古鎮上建造了不少“假古董”。
    古鎮為何吸引人?長期在繁華的都市中生活,人們容易產生一種厭倦感。於是,人們利用節假日到水鄉古鎮走一走,暫時忘卻都市的喧囂,享受寧靜,感受那裡淳樸的民風。周莊有位60多歲的老太,能一邊搖船一邊即興唱船歌,很受游人歡迎。因為人們聽了她的歌,仿佛又聽到了一個古老的歌謠,領略了一段古鎮的風情。
    然而,現在一些古鎮的開發偏重於古鎮的鎮容鎮貌,忘卻了古鎮的神韻所在———民風。專家認為,古鎮不是公園,也不是文物保護區,失去了民風的古鎮,只有一個“外殼”,怎麼吸引游人?一位攝影愛好者曾感歎,原來他到某古鎮給當地的老人拍照,老人還倒水給他,如今再去,老人還要問他要錢,說是收“模特費”!古鎮商業化了,人心不古、民風不淳了,這難道不應當引起開發者們的重視嗎?
    開發旅游,必然會出現濃濃的商業氛圍。但如何掌握“度”,是眾多古鎮開發時遇到的難題之一。記者曾到皖南一個古鎮采訪,那裡的古建築確有特色,但就在一座座明清古建築裡,卻開出了一家家小店,冷飲、糕點、茶葉、大同小異的紀念品……真令人倒胃口。一些古鎮發展商業急功近利:有游客反映,到某古鎮游覽,剛要進鎮,就得買票;而只要能繳上管理費,小販便可在古鎮上設點擺攤,有的甚至還強行拉客。一些古鎮上飯店越開越多,污染了古鎮的河流環境。
    還有一些古鎮開發不是從挖掘自身的潛在價值入手,而是套用一些民間傳說,牽強附會地建造各種樓、塔、園,大搞“假古董”,再配上子虛烏有的解說詞,亦真亦幻,游人看到這些人造“古董”不免味同嚼蠟。如千篇一律的“唐宋一條街”、“明清一條街”紛紛在一些古鎮中大興土木。而在已建成的這一條條“街”上,無非又是增設了一批賣百貨的店鋪,充其量是跑堂、老板穿上了古代服裝而已。
    江南水鄉多古鎮,有的已經開發,有的正在規劃。江南水鄉古鎮的價值在於古樸,在於小橋流水、環境幽雅、民風淳樸。假如離開了這些,古鎮的旅游價值還所剩幾何?
   (記者胡志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