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重現於世
日期:2016/12/14 12:28:20   編輯:古建築保護 每到夏天南京人樂此不疲地吃螺蛳,這可能是來自先祖的習慣——6000年前高淳薛城人的餐桌上,螺蛳就是一道菜了。在上月底開館的高淳區博物館,一批珍貴文物重現於世。其中大量的新石器時代文物,再現了南京先祖的生活。
高淳薛城遺址位於淳溪鎮境內,是1997年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是目前南京面積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古文化遺址,距今5500至6300年。考古出土了人骨架,以及玉器、陶器、磨制石器等400余件文物,在坑中還出土了魚骨、貝殼、動物骨骸等人類生活遺存物。經考古專家的論證,遺址被確定為“南京原始人發源地”。今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淳博物館館藏的3萬多件展品中,有不少就是來自薛城遺址的。例如圖中的螺蛳,幾千年下來,依舊顆顆分明,形狀也與今天的無異。而當時使用的陶釜、陶杯、穿孔石斧也一一呈現。館中通過場景再現的實行,展現了薛城人飲、食、起、居以及打獵歸來等生活場景。
據介紹,高淳在遠古時期就是人類的宜居之地,高淳現有原始聚落遺址5處,大多擇水而居。高淳區博物館擁有庫藏文物數量3萬多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文物317件,包括大量的青銅器、漢代磚雕石刻、道教神畫像以及編鐘。此前,因缺乏場地,這些文物都只能藏在文物庫房中。現在新館建成,就有了一個專門了解高淳歷史的平台。
主城區的居民可駕車,或在長途客運南站乘坐大巴前往高淳,博物館址位於淳溪鎮石臼湖南路,寶塔公園邊。
高淳三館全面開放
除了博物館,高淳區文化館、高淳區圖書館也已經全面建成對外開放,它們合稱為區內文化設施的“三館”。
據介紹,高淳區文化館改造後面積為6800平方米,有培訓室、舞蹈室、共享工程室、展覽室、小劇場等活動場所,為國家一級文化館。區圖書館面積5390平方米,館藏圖書24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