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裡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名鎮。在同裡,你可以尋得宋元明清等歷代精華,窺得真實歷史的一個片段,有以畢圩遺址、九裡湖遺址為代表的遠古崧澤文化、良渚文化;以金松岑、任傳薪為代表的明清江南紳士文化;以南社陳去病為代表的革命文化;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擁有江南古鎮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地退思園,以及包括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同裡宣卷、其贊神歌、走三橋習俗、阿婆茶等為代表的民間習俗等,歷史在這裡定格下段段精粹,供後人細細品味……
如何能更好的保護、開發同裡?同裡鎮黨委書記陳建忠近日對記者說,鎮黨委、鎮政府從歷史的角度、時代的發展來規劃同裡,遵循"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堅持"上看一千年、下顧一千年"的古鎮保護和開發的可持續發展觀。
首先,強化規劃意識,還原同裡文化遺產。邀請同濟大學和省、市建設、文化部門的有關專家一起對全鎮的歷史街區、傳統民居和文物古跡開展了比較全面調查,摸清了文物古跡的保護現狀。建立了電子檔案,納入動態管理,編制《同裡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並獲得省政府批准,建立鎮域、歷史鎮區、歷史文化街區、各類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個層面的保護體系,重點保護鎮域的河湖水網及田園風光,村鎮改造與建設充分考慮與歷史鎮區空間肌理的融合,保護歷史鎮區(同裡)與歷史文化街區(三橋)的空間格局、城鎮肌理、整體空間尺度、街巷與河道的空間尺度、空間界面以及傳統風貌,力求"修舊如舊,整舊如古",使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築文化與理念在同裡得到了標本式的展示,保持歷史鎮區的生活性和多樣性。成立了同裡古鎮保護辦公室,制定了把每年旅游門票收入的10%作為古鎮保護基金的政策,嚴格推進規劃的實施。陸續修復開放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三橋、明清街、羅星洲、耕樂堂、南園茶社、珍珠塔、松石悟園、中華性文化博物館等景點,對不協調的建築物重點進行仿古改造。
其次,強化文化意識,精心打造文化旅游。今年是同裡文化旅游推進年,同裡也正積極培育文化旅游產業,以文化為魂,以旅游為載體,文化與旅游相互促進,形成文化產業集聚區。如構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重點做好民俗文化的普查、保護、傳承,同裡的文化工作者們深入同裡的鄉下街上,找尋鮮活的形態流傳於世的民間藝術,群眾自我編排的宣卷《鄉下街上人》,獲得了上海國際藝術節曲藝邀請賽金獎;贊神歌、阿婆茶、"同裡宣卷"、"同裡珍珠塔傳說"、走三橋習俗、羅星洲道教音樂入選擇非遺名錄,並新發掘了包括竹刻、木雕、傳統醫藥等30多個具有重要價值的非遺項目。使一批民間老藝人重新煥發出活力。截止2011年底,全鎮現有文化旅游產業經營單位46家,文化旅游產業總產值近7億元。建立產業專項引導基金,推動同裡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實現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融合,打造以文興旅,以旅促文的文化。
再次,強化生態意識,保護同裡水生態。同裡五湖環抱,依水成鎮,鎮區蜿蜒流淌著15條小河,形成7個像睡蓮一樣漂浮在水上的小島。49座古橋又將這些小島串成一個整體,形成獨特的水鄉風貌。為此,在古鎮4.7公裡長的河流上建設6座景觀水閘和1座泵站,有效地調節水流,淨化水質;鋪設26.67公裡污管網,對居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實現古鎮區雨污分流管網全覆蓋。正因水的清澈,水的靈動才有了古鎮"質樸、儒雅、聰慧"的水文化。尤其鎮東占地4000多畝的肖甸湖森林公園是華東地區唯一的平原森林,木橋、停車場等項目建設,旨在將其建設成為融森林景觀、田園景觀、水網景觀、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具有平原特色和內涵的森林公園,並輻射帶動各村,形成具有江南水鄉風貌的特色村莊,為同裡旅游業的發展打造新亮點和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