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掠影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掠影

日期:2016/12/14 12:22:17      編輯:古建築保護

湖北棗陽市郭家廟曾國墓地出土編磬的鳳形底座

    磨刀山遺址位於廣東省西部雲浮市郁南縣。該遺址是廣東省首次發現並經科學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曠野類型遺址。4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取得突破性收獲——這裡是廣東目前確認年代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存。這一發現填補了廣東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將該地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由距今13萬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數十萬年前,是廣東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該遺址的發現既是嶺南及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進展,為華南乃至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新材料,同時也為深入研究華南—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文化的關系、區域人類起源與演化歷史以及東西方文化比較等國際熱點課題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機。

    中華文明起源的新發現——河南鄭州東趙遺址

    東趙遺址位於鄭州市高新區溝趙鄉趙村與中原區須水鎮董崗村之間,面積約100萬平方米。這裡發現了龍山文化晚期、新砦期、二裡頭時期、早商二裡崗期、兩周時期文化遺存。該遺址考古學文化延續時間之長、文化序列之連續完整,在中原地區同類遺址中甚為罕見,將進一步完善中原地區夏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分期體系與文化譜系。

    在發現的新砦期城址中,有40個神秘的灰坑(即垃圾坑),其中埋有豬骨架、龜殼、人骨等。關於此類遺存的性質,專家或認為是倉儲類遺存,或認為與祭祀有關。這類特殊遺存均為新砦期遺存或夏代早期的首次發現,具有重大學術研究價值;在發現的二裡頭時期城址的城牆基槽內發現一兒童骨架,應與祭祀活動相關,這一現象系同時期其他遺址首見;還發現一座二裡崗期大型回廊式夯土建築的基址,其規模僅次於偃師商城,足見其等級之高、性質之重要。

    郭家廟墓地位於棗陽市吳店鎮,總面積達120萬平方米以上。此次發掘共出土各類質地文物近1000件套,其中鼎、盤等有“曾子”銘文。該墓區為一處曾國公墓地,崗地最高處是國君墓和陪葬的大型車坑、馬坑,以此為中心,其他中小型墓葬有序分布其西、南側國君墓早期曾被盜,但仍出土文物700余件(套)。其中音樂文物最具特色,主要有鐘、磬、鼓、瑟及鐘架、磬架、建鼓架。瑟、建鼓以及鐘、磬架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實物。發現的大量金屬飾件,如金銀合金虎形飾(含金量約87%)、銅虎形飾等,采用了錘鍛、模鍛、沖孔等工藝,為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最早采用這些工藝的實證。銅虎形飾采用了鎏金工藝,是我國最早的鎏金實物。

    郭家廟墓地為春秋早期曾國國君墓地,與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文峰塔曾國墓地、擂鼓墩曾國墓群共同構建了曾國考古學的年代序列,為研究曾國歷史與周代封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