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一工地發現古井群
日期:2016/12/14 12:20:57   編輯:古建築保護地下停車場建設工地已全部停工
發掘出的古井井圈保存完好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五巷街區在一處地下停車場施工過程中陸續發現了14口古井。經省內文博專家初步斷代,認定其中2口為漢代古井,1口為晚唐五代時期古井,其余11口則修造於宋、元、明、清四朝。據泰州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員透露,當地對古井群實施保護的基調已定,而具體的保護方案尚在研究之中。
發現古井區域原本規劃建設一座地下停車場,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為五巷歷史街區改造工程的一部分。據周邊民眾介紹,該區域改造前原本是一所醫院,並非群眾聚居地。5月4日,施工方意外發現第一口古井後,即向所屬的稻河古街區建設工程指揮部報告。該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第一時間上報了市文物部門,並采取措施對古井進行圍擋。隨著一口口古井被陸續發掘出來,指揮部也組織人手,兩人為一組,對挖掘出來的井圈等文物實施24小時看護,嚴防被損被盜。
泰州市博物館原副館長黃炳煜參加了最初幾天的現場發掘。他告訴記者,5月4日發現的第一口古井即為漢代古井,其井圈材料、樣式、網格紋完全符合漢代水井的建築特征。隨後,來自南京博物院、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業隊伍也來現場進行了多次勘察。
黃炳煜認為,能夠在相對密集區域發現不同朝代的水井,其時間跨度之長、材料工藝之豐富,在全國范圍內都屬罕見。更加重要的是,在缺少史料的情況下,古井群佐證了這片區域在歷史上綿延不息的生活氣象。“居住在泰州,在河道取水並不是一件難事,打一口井可以說是百姓長期居住於此,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象征。”黃炳煜說。
記者注意到,當地發現古井群的話題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認為,在每一口古井處修建一個井亭,既起到保護作用,又古樸大方;也有網友建議修建一個“水井文化博物館”。更多的市民則在網絡上傾注了他們對古井、五巷歷史街區以及泰州古城的感情,“每一口井都有我們祖先生活的足跡,也都曾哺育了一代代的泰州人,我們不能把‘她’忘記,保留古井,就是保留我們的記憶。”
對於古井是否適宜原址保留,黃炳煜認為,原址保留古井從技術角度完全可以實現,而且通過修繕恢復古井的使用功能也完全有可能。
泰州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盡快就發現古井群的相關情況向社會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