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井陉天長鎮 遭垃圾圍城
日期:2016/12/14 10:03:43   編輯:古建築保護
井陉縣天長鎮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悠久的歷史文化使得天長鎮保存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2處、省級文保單位10處、市縣級12處、未定級的有重要價值的歷史遺存40余處。但最近幾年時間,這座千年古鎮陷入一片垃圾包圍中,千年的城牆、古老的城門都被大量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包圍著,既影響觀瞻也對文物古跡造成破壞,讓村民們不滿的是,古城裡一個垃圾桶都找不到。此外,當地政府還在名勝古跡旁隨意設立垃圾傾倒點的做法更是遭到了不少文物保護者的質疑。
昨日,天長鎮承認名勝古跡旁設立垃圾點的確有些不妥當,已著手撤銷。此外,關於垃圾圍城的治理也正在步步進行中,爭取到資金後將清理走大量垃圾,添置垃圾桶等設施,此外還會進行宣傳提高古城居民素質等。井陉縣文物局也表示,將會向縣委、縣政府反映,爭取資金支持等。
A千年古鎮“睡”在垃圾中
昨日上午,記者趕到井陉縣天長鎮,在當地文物保護者蔡志信的帶領下,從037省道向南進入一條通往天長鎮的小路,剛走不遠就看到小路兩旁堆放著一些建築垃圾。
蔡志信告訴記者,矗立在小路旁的懸崖峭壁都是幾萬年前的海底巖石,在地殼運動中升起成為山崖的,他曾經從懸崖上的石頭中發現過海底化石,目前還存放在家中,可惜現在一處山崖下都已經堆滿了建築垃圾。
繼續驅車前行,進入天長鎮環城路後不久,在道路南側的綿河河床上,記者看到了堆積碾軋成路的一條“垃圾道”,這條由一層層的垃圾堆砌的道路一直從公路邊通向綿河河心。蔡志信告訴記者,每年七八月份進入汛期後,綿河水位上漲,這些垃圾都會跟著上游的河水流向下游,最後進入黃壁莊水庫。
在馬路另一旁,就是歷史悠久的天長古鎮護城河和千年古城牆,沿著環城路一路走來,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生活垃圾從古城牆上直接扔到城牆腳下甚至護城河中,有些地方經年累月的垃圾一直從城牆腳下堆積到了城牆上。記者繞著古城牆走了一圈,發現垃圾堆不下三十處。
蔡志信告訴記者,這些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都是生活在城牆上和古城裡的村民隨意丟棄的。這些垃圾遠遠望去花花綠綠,與滄桑的城牆形成鮮明的對比。“天熱時,臭烘烘的氣味便會傳出,村民們都有怨言,更別說來游玩的游客,肯定影響人家的心情。”在記者采訪時,一位村民湊過來說。
據介紹,由於天長古城內的幾條主要街道上都沒有放置垃圾箱,所以村民們要處理生活垃圾要走很遠,所以很多人圖省事就直接從城牆上將垃圾倒下。
B三處垃圾傾倒點設在古跡旁
村民們就沒有傾倒垃圾的地方嗎?蔡志信說,垃圾傾倒點天長鎮倒是設立了三個,但都是距離名勝古跡幾米處。“非常不利於名勝古跡的保護。”
蔡志信帶著記者找到了三處垃圾傾倒點,分別位於天長古鎮的小南門、大東門和逸仙橋進城口的牌樓處。記者看到,這些垃圾傾倒點緊挨著古跡,居民們傾倒的垃圾到處都是。“多的時候到處都是,蒼蠅亂飛,臭氣熏天。”蔡志信說,他曾和井陉多名文物保護著討論過,都對政府這個做法表示了強烈不滿。
在采訪中,記者在小南門旁遇到了一群前來參觀的學生,他們稱來自石家莊學院。在攀談中記者了解到,他們今天來天長鎮是為了參觀古建築,完成實習作業。談到對於天長古鎮的印象,一位同學說,“悠久的歷史和古代建築讓我感受頗深,但我感覺天長鎮對古城牆和城門的保護力度不是很到位。此外,遍地的垃圾也很影響心情。”
一位學生稱,他是環境保護方面專業的學生,對於名勝古跡旁設立垃圾點的做法,他認為十分不合理,“這種做法讓千年古鎮的形象大打折扣。”另外一名學生也認為,天長古鎮的古城牆、小南門、大東門和逸仙橋都是進入古鎮和游客游覽的主要景點,但是在這些景點設置垃圾點不但破壞了原本和諧的古色古色,而且對旅游環境也非常不利。“厚重的歷史固然重要,但後期的保護尤其是舒適的參觀環境更為重要。”
C古鎮沒有一個垃圾桶村民抱怨不斷
記者在天長古鎮的城裡城外轉了一圈,發現這個偌大的古鎮沒有一個垃圾桶。天長鎮居民蘆愛榮告訴記者,其實他們對於古鎮也是很有感情,十分想保護,但城裡沒有一個垃圾桶,他們倒垃圾沒有地方,只能隨意傾倒。“沿街的商戶是把垃圾倒在街道裡,早上會有掃街的把這些垃圾清理走,可我們時不時要倒個垃圾,不可能跑到大街上來倒啊!”蘆愛榮說,其實天長鎮不少居民都向鎮政府反映過此事,但至今沒有解決。
蔡志信說,他曾經無數次聽到游客以及攝影愛好者說,“臭死了,髒死了,再也不來了。”之類的話,這讓土生土長的他心裡十分不好受。“我曾經在網上呼吁過,向村委會、鎮政府也反映,也是沒有效果。”
在天長鎮西邊有一個文化廣場。蔡志信說,文化廣場原本有個公共廁所,這是天長古鎮惟一的公共廁所,本是供游客方便之用,但兩年前廁所突然變成了旱冰場,這讓來游覽的游客只能隨地小便。記者在文化廣場看到,一座廁所模樣的建築的確變成了旱冰場的門票點。
D天長鎮政府表示將逐步進行清理
對於天長古鎮遭遇垃圾圍城的境況,天長鎮黨委宣傳委員劉軍稱,此事已經引起了天長鎮的重視,多次在黨委會議上討論。
劉軍說,對於名勝古跡旁設立垃圾傾倒點的做法,當初鎮裡設置時的確考慮不全面,有些不妥當。有村民反映後,鎮裡已經准備將這些垃圾傾倒點撤銷,重新設立新的地點。前段時間,天長鎮已經與鎮裡的城內村等三個村莊溝通過此事。
對於清理垃圾的問題,劉軍說“主要是資金的問題”。目前,天長鎮還沒有對外開放,名勝古跡維護方面的資金主要來源靠上級撥款等,今年9月份,天長鎮計劃開放王家大院等幾處建築,有了門票等方面的資金來源,便可以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不過,先期天長鎮也會開始逐步進行清理。
對於垃圾桶的問題,劉軍也作了解釋。他說,天長鎮已經計劃購置一批垃圾桶,但目前正在考慮垃圾桶的造型等方面可以與天長鎮的文化相契合。他還稱,近期天長鎮准備到山西晉城進行取經,學習下當地古城方面環境保護的方法。垃圾桶、公共廁所、停車場等一系列問題都會解決。“古城的環境保護也是跟居民分不開的。”劉軍說,天長鎮居民隨意傾倒垃圾的做法也是造成垃圾圍城的主要原因,他們近期會多進行這方面的宣傳,希望古城居民都能提高自身素質,愛護這座千年古城。
井陉縣文物局局長李笑梅表示,名勝古跡旁設立垃圾傾倒點,該局還不知道,但會安排相關人員與天長鎮進行溝通,將垃圾傾倒點更改地點。對於天長古鎮遭遇垃圾圍城,李笑梅坦誠,的確也接到過不少當地居民的反映,該局也向鎮政府打過報告,但資金短缺的確是個問題。“我們會將此事作為一個重點來抓,一是跟天長鎮溝通,二是向縣委、縣政府反映,希望爭取到上級支持改善目前的境況。”
天長鎮素有“宋古城”之稱,位於河北省井陉縣西部晉冀交接處,是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這是石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城鎮。天長鎮有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2處(井陉古瓷窯遺址、井陉古驿道),省重點文保單位10處(古城、文廟、城隍廟、龍窩寺、同濟橋、顯聖寺),城區的古民宅是一色的青磚灰瓦四合院,軸線分明,左右對稱,長街小巷,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