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昔日繁華的鎮遠古鎮 遺存古建築50余座

昔日繁華的鎮遠古鎮 遺存古建築50余座

日期:2016/12/14 10:11:21      編輯:古建築保護


 


 


 

  由於地處湘黔兩省交匯之處,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來就以"欲據滇楚、必占鎮遠","欲通雲貴、先守鎮遠"的軍事要地著稱於世,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歷史上曾經屯兵2.8萬,戰雲密布,供奉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大"東方戰神"的四官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長城和眾多的關、屯、堡等就是歷史的見證。

  軍事的發展奠定了商業的繁華,當大批軍戶來到鎮遠後,匠戶、民戶等也逐漸繁華起來。由於鎮遠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緬甸、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驿站,精明的商人看到鎮遠特殊地理位置帶來的利益,紛至沓來。軍旅往來,商賈雲集,致使鎮遠成為"舟車輻辏,貨物聚會"的都會。這時候鎮遠的"八大會館"、"十二戲樓"也達到鼎盛時期。"八大會館"鏈接了全國十三個省區的貿易往來,控制著昔日全國的經濟命脈,走進青龍洞的萬壽宮,仿佛能感受到昔日商人在鎮遠互通信息,互訴情誼的場景。而這座小小的山城裡的12座戲樓,更讓人不禁感歎昔日的水陸都市究竟有著怎樣的繁榮昌盛。

  走在鎮遠古鎮的街道上,游客還能從保存完好的古碼頭上看到昔日的繁華景象。有心人曾經計算過,這座僅3.1平方公裡的小城,至今竟然遺存了樓、閣、殿、宇、寺、廟、祠、館等古建築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碼頭12個,古驿道5條,以及難得一見的有"歪門斜道"之譽的古巷子7條,古城裡隨便一處風景都代表了一段歷史。

  青龍洞可以說是鎮遠文化最典型的代表。這座建於明洪武年間,占地212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成為今天鎮遠最具旅游觀賞價值的名勝古跡。且不說其全省最大的建造規模和罕見的精巧構造,單是其融佛教經殿、道教廟堂和儒家書院以及商幫會館於一體的建築風格,就可以看出其與眾不同的態勢了。著名文化名人余秋雨來到鎮遠游覽青龍洞後,禁不住感歎鎮遠是"諸神的狂歡地"。

  在青龍洞門前,一位來自香港的游客正在拍攝照片,問他怎麼會選擇到鎮遠來,他的一番話道出了玄機。他說:中國的古鎮太過了,知名的現在已經商業化,相比較而言,鎮遠古鎮的基礎設施已經完善,但原汁原味的民風和建築依然保存完好。最重要的是,鎮遠算是古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了,在這可以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

  行走在鎮遠,苗長城讓人體會到昔日戰爭的血腥,青龍洞讓人感受三教合一的文化融合,古巷道讓人觸摸古時大富之家的繁榮與滄桑……每一處遺跡,都在訴說著過往的人物和故事,有河岸邊石階上蹲著浣衣的婦女,也有碼頭上交易往來的商人,更有古城裡駐扎的軍隊。鎮遠就是有這種時光倒流的魔力,讓人感受到了原汁原味中國古鎮。昆明4月12日電 記者李瑩 申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