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洛陽老城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劃定

洛陽老城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劃定

日期:2016/12/14 10:03:02      編輯:古建築保護

    總體目標
  有效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規劃認為,洛陽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有舉世罕見的都城遺址“隊列”,沿洛河自東向西分布著偃師商城遺址、二裡頭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以及周王城遺址五座都城遺址,國內唯一;集中分布的地下歷史文物遺址,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文物古跡與風景名勝融為一體,隋唐洛陽城遺址、龍門石窟等文化遺產與自然景觀關系緊密,不可分割;“洛陽牡丹甲天下”,牡丹文化已成為洛陽獨有的歷史文化特色。
  規劃指出,洛陽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應堅持文化遺產保護優先原則,處理好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系;保護歷史文化的多樣性,延續城市歷史風貌,加強文物展示;積極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突出重點,保護歷史的真實性。
  本次城市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我市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總體目標是:使洛陽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與利用,促進城市社會、經濟、文化可持續發展。對此,2015年前,我市將以搶救和保護文物古跡與大遺址為主,有效保護整治歷史文化街區,強化對文化遺產的研究和展示,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推動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地位的提升。
  保護重點
  明確各類遺址相關要素
  規劃還明確了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中將重點保護的相關要素。其中,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歷史城區有明清古城整體格局風貌;大遺址有隋唐洛陽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偃師商城遺址、二裡頭遺址、邙山陵墓群(含東漢陵墓南兆域)、周王城遺址、龍門石窟等;歷史文化街區有老城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近現代工業遺產及歷史建築有一拖集團入口區、洛銅公司入口區、洛玻集團、於家大院、林家大院、董家大院、馬家大院、潘家大院、史家大院、莊家大院和李家大院等。
  此外,重點保護的與歷史文化相關的自然環境要素主要包括洛河、伊河、瀍河、澗河、邙山、周山、香山、龍門西山、萬安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包括河洛大鼓、洛陽唐三彩、洛陽正骨、杜康釀酒工藝、洛陽牡丹栽培技藝、洛陽關林朝聖大典、洛陽海神樂、洛陽宮燈、洛陽水席和黃河澄泥硯等,文化線路方面有絲綢之路洛陽段、大運河洛陽段等。
  按照規劃,我市名城建設的保護重點主要有三類。大遺址方面主要有隋唐洛陽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偃師商城遺址、二裡頭遺址、邙山陵墓群(含東漢陵墓南兆域)、龍門石窟等,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有白馬寺、關林、潞澤會館、山陝會館等,歷史文化街區有老城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
  總體原則
  遺址保護與城市空間發展相協調
  按照此規劃,我市將強化對整體生態格局的保護,邙山、周山、香山、龍門西山、萬安山三面環城,洛河、伊河、瀍河、澗河四水穿城,沿洛河形成遺址綿延帶的整體生態格局。
  為協調城市空間發展和遺址保護的關系,本次規劃還明確了城市用地發展方向。按照規劃,洛陽將調整城市功能結構,轉換西工區中心職能,以旅游商業服務為主,控制建設強度,逐步按規劃實現大遺址的保護與展示目標;城市用地主要向東發展,打開遺址圍合,保證遺址保護的可持續性;對已壓占遺址的城市用地控制建築容量,重要地段分期實施搬遷;對城市產業用地集中布局,搬遷污染企業,城市重點發展區盡量遠離遺址保護區。
  同時,我市還劃定了大遺址保護范圍,明確城市建設用地界線,控制城市空間增長。漢魏洛陽城遺址、邙山陵墓群、龍門石窟、西苑遺址作為控制洛陽中心城區向各個方向發展的增長邊界,控制安樂鎮用地擴展,控制偃師城區向西發展、孟津城區向南發展。
  該規劃還明確提出,區域性基礎設施嚴禁穿越大遺址和歷史城區保護范圍。下一步,我市將在歷史城區建立公交主導、步行和非機動為輔的交通系統。同時規劃還指出今後城市道路將避開陵墓群中段繞行,連霍高速公路原地擴建或復線繞行,314省道將適時改線,焦柳鐵路將向西改線,以有效保護龍門石窟。
  在歷史文化展示體系建設方面,我市將以各大遺址的博物館建設為重點,形成以洛陽城區為中心、沿洛河城市發展歷史軸線東西展開的歷史文化展示帶;以隋唐洛陽城宮城遺址區展示為中心,結合天子駕六博物館和老城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洛陽歷史文化展示核心區;建成以博物館為主體的歷史研究展示中心,初步形成文化、科研、教育展示體系。
  歷史文化街區
  再現明清歷史風貌
  本次規劃中,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是一大亮點。規劃劃定的老城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為:核心保護范圍包括東、西南隅片,山陝會館和洛八辦片,面積共計52.8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為92.5公頃;環境協調區面積約177.6公頃。
  在核心保護范圍內,禁止大規模的城市開發,優化建築分類保護與整治方式,保護外立面,改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室內環境;保護特色歷史街巷的寬度、兩側建築高度、走向和名稱;按原有歷史建築和傳統建築的高度進行控制,建築形式為坡屋頂,采用明清立面風格。
  在核心保護區內,將恢復北城門、南城門、東城門,並拆除阻礙視廊通視的建築。通過改造後,歷史文化街區將凸顯五處景觀視廊,分別為:鐘鼓樓—文峰塔,鐘鼓樓—東西城門建築,鐘鼓樓—潞澤會館,九都路口—文峰塔—民主街口,文峰塔—潞澤會館。
  按照規劃,我市將對該區域用地功能進行調整,今後該區域將以商業和居住為主,城牆范圍內的企業進行搬遷,增加公共服務設施,並規劃步行商業街、濱河綠帶、綠化廣場用地。此外,還將在保護區外圍建設小型社會停車場,滿足旅游和歷史街區居民停車需求。
  綜合領域保護
  鼓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活動
  我市現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82處,分為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跡、石碑及石刻、其他文物等六大類。對於我市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利用,規劃重點對隋唐洛陽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偃師商城遺址、二裡頭遺址、邙山陵墓群、周王城遺址等大遺址和龍門石窟等提出保護措施。對於關林、白馬寺、潞澤會館、洛八辦等重要文物保護單位,該規劃明確了分級保護要求,並提出下一步應全面編制各文保單位保護規劃,依據規劃實施保護等要求。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我市將重點保護獨具河洛特色的河洛大鼓、唐三彩、洛陽正骨、杜康釀酒工藝、洛陽牡丹栽培技藝等。規劃提出,我市將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博物館或展示中心,征集具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和資料;制定科學的保護規劃,明確有關保護的責任主體;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指定代表性傳人,有計劃地提供資助,鼓勵開展傳習活動,確保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