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陽城縣旅游景點

陽城縣旅游景點

日期:2016/12/14 19:01:04      編輯:古建築保護
陽城縣擁有眾多的旅游資源,國內外馳名的5A級景區“皇城相府”, 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景區“蟒河”, 海會寺, 雲夢山,孔聖廟等。下面對景點做下簡單的介紹:

皇城相府

是康熙朝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歷任吏、戶、刑、工四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清代名相陳廷敬的府邸。她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國際電力公司所在地的北留鎮皇城村。  

皇城相府景區游覽面積十萬多平方米。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御書樓金碧輝煌,河山樓雄奇險峻,中道莊巍峨壯觀,斗築居府院連綿,藏兵洞奇妙無窮,南書院曲徑通幽,西花園風景別致,紫芸阡御碑林立。縱觀相府景區,歷史人文底蘊厚重,造型獨特,氣象萬千。

蟒河

位於陽城縣南40公裡的森林境內,南與河南省濟源接壤,總面積約20平方公裡。景區內峰巒疊障、山色清翠,有如天的望蟒孤峰,急流似箭的泉水,飛雪濺銀的瀑布,憨鞠的猕猴。蓮花峰、水簾洞、仙人橋、翡翠池景色相連,處處同古老動人的民間傳說相聯系。

是保護猕猴和亞熱帶植被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風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400C,森林覆蓋率在80%以上,有"山西動植物資源寶庫"之美譽。特別是保護區內的猕猴,屬我國自然地理分布的最北限。

晉城陽城海會寺



海會寺景區是一座唐宋帝王兩賜名額的千年古剎.整個景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九曲龍泉,綠水潺潺;擎天雙塔,巍峨壯觀;殿宇佛閣,古建叢集;池沼湖瀑,景觀林立.歷來為古澤州觀光旅游、休閒避暑、誦經拜佛、讀書講學的名勝地。    寺院創建於隋代,唐代已頗具規模。唐昭宗李晔先賜“龍泉禅院”,後宋太宗趙光義又“赦賜海會寺為額”。明清是寺院的鼎盛時期。



雲蒙山

在陽城縣城西南38公裡,橫河鄉西南邊,與垣曲縣交界處。該山四時岚氣彌漫,常似籠霧,故名雲蒙山。山體南北走向,屬太行山脈西南端。主峰海拔1954米,為陽城縣最高峰。山勢雄偉,峰巒交錯,雲霧彌漫,千奇百怪的峰巒似海洋中的島嶼,出沒於萬頃林海之中,蔚為壯觀。有豐富的原始森林資源。

 孔聖廟

(文物博物館) 亦名文廟,在縣城東南隅。始建於宋。是從前文人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舊時縣級學府。明清兩代縣教 育和訓導就在這裡理事。

析城山

在陽城縣南,主峰高1888米。四周崖壁似城,中間凹陷如盆,有東、西、南、北門分析,故曰析城。
  析城是古老的中華名山。中國最早的地理經典文獻《禹貢》記載了大禹治水時,沿著山脈從西往東,導山疏河經砥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恆山,至於碣石。可見析城山之名甚古,幾乎就是伴著中華文明的歷史而來。
  析城山西望黃河三門,中流砥柱,東挽王屋太行,拔地起於中原,橫亘大河北岸,俯視中原。華夏遠古城市:夏都斟鄩、商都西豪,周東都洛邑,無不踞其屏下。站立黃河岸邊,舉目北仰王屋、析城,便可見藍天下,群峰間,隱隱約約,是那雲窩霧鄉,濟水源頭,湯王行宮,天地交界。



九女湖

是晉城市重要的自然風光旅游景區之一。 九女湖因陽城古八景之一的"九女仙台"及山西第一泉"延河泉"蓄 水成湖而名,其主體景觀是利用水電大壩攔截沁河水道而形成的高峽平湖。

郭峪村

依山傍水,氣勢雄偉,民居古樸典雅,現存主要建築有元代創建的規模宏大的湯帝廟,明代建築於東山上的白雲觀、文昌閣,明末為避難自保而建築的城堡“豫樓”,另有保存較好的明清古宅,是中國鄉村中別具特色的建築群,被我國古建專家譽為“中國民居之瑰寶”。 郭峪村2003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06年6月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又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砥洎城

為明代城寨式民居建築群。城寨建造在沁河中流的巨石之上,沁河從東、北、西三面環繞而過,形如半島,砥柱中流,因沁河古稱洎水,故此城堡取名"砥洎城"。 砥洎城在南宋初就是太行忠義民兵的抗金寨堡,明代又進行了大規模的城防改造。城寨平面呈橢圓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外牆用青磚,內牆用廢棄的煉鐵坩鍋和青磚混砌,城頭遍設垛口,並建有炮台、敵樓等。明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三進陽城,對砥洎城難犯秋毫,其防御功效可見一斑。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張敦仁就出生在這裡。

華北地區現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築史上的稀缺實物資料砥洎(音季)城,位於陽城縣城東13公裡處的潤城鎮西北隅,當地百姓俗稱之寨上,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砥洎城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