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老人.古建.舊書

老人.古建.舊書

日期:2016/12/14 19:01:35      編輯:古建築保護
今天下班回來的時候,七點半不到,走了後門,看見小區的中心廣場有很多人在休閒娛樂,在跳交誼舞。很老的音樂,很老的喇叭,上了年紀的夫妻們。讓我覺得很感動,(對家庭內平淡的尊重與愛護的社會問題是在認識陳某後學到的)於是想到了很多。
這次地阿 怎一個 舊字了得

老人————
一個城市的安定,並且有長久發展的潛力,很大程度在於這個城市擁有的老人數量。

深圳是一個快節奏的城市,深圳多年輕人,很多是些滿懷心志的年輕人。上海也是一個快節奏的城市,很多中年人,老年人多在城市旮旯裡,上海沒有深圳那麼浮躁。 蘇州是一個安寧的城市,干淨的老人在巷尾說吳侬軟語,蘇州外秀中慧。

讓一個城市清新的不只有幼孩。
老人的存在悄無聲息的驅散著青年人的浮躁,如同清風。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清新感。

古建————
一個城市的老建築也有這個意味。
平凡的老建築是這個城市裡精神的沉澱處。就這樣靜靜開始,靜靜結束。

以前常州的市中心是一些清朝的達官者的私宅,幾進院落,木棂窗。一顆樹下幾風塵。後來住了些老人,夏天幽幽的開著落地扇,超手廊下養八哥。我還記得唯一一次去是十歲的時候,去爺爺的朋友家,老人矍铄不善言。夏晨的陽光,過樹,過垂花,過游廊,照射在我身上的感覺。十歲的記憶在我24歲的時候尤其明顯。
蘇州的山塘街瀕臨死亡,因為它現在淪為了酒吧地。桃花塢更是誇張,我在4年前的大一見過它一面後基本消失了。常州的青果巷南大街,變成了商業街的一部分,居然在市中心立起30層的點狀住宅。

維琴察可以被保留,因為他們有帕拉蒂奧的後代。安籐誠惶誠恐的在那裡插上了幾根柱子,卻耗時多年。聖馬可廣場可以綜合完美,因為那是威尼斯。意大利有古建銀行,所有拆下來的建築遺物全部一塊塊編年代保存。在修復別的建築的時候可以拿去用。

我本性拒絕古城改造,那是不成熟的規劃的最大敗筆。修復古建,然後偷換成另一種功能,比如景觀區,比如酒吧區,那是毀容。如果以發展旅游商業目的,強行保留原來的居住功能,比如周莊,那就是qiangjian。在某江南古鎮外圍一道牆,好像保護處女膜一樣,實際上,她以是娼妓。游人走馬觀花一陣,可亵玩不可近思。
你還記得那年 絮紛飛的時候,有三十歲的婦人,在自家後院的碼頭上洗丈夫的衣服,她是那樣安靜,無欲無求麼?在一個十歲的小孩的心中種下了江南的種子。

在常州北面的關河路和晉陵路北還有一些烏瓦的2層老宅,也不知為什麼沒有拆。它邊上是30層的(高級)小區群怡康和新天地。隔著一條路一道河,北面未大開發。 夏天每次從這邊回家的時候,總有暮霭沉沉楚天闊的感覺。心中頓然安靜。這算一種安慰巴。


舊書————
我很難理解 為什麼要在好端端的一本人間詞話上畫上鮮艷的漫畫插圖,為什麼在尼采的著作上要印些花花草草。尼采在天有靈,會不會看了哭笑不得。有著這麼多花哨的身外之物,叫人怎麼一心一意的學知識? 這不是席娟的三流著作,坐在馬桶上都可以看的那種。這叫人怎麼不浮躁?

家裡有一些媽媽讀大學時買的書,幾毛錢的小說,或者3塊錢的史書。打開就是脆的黃的紙張,發著一些書籍特有的霉變味,卻反覺得干淨。這樣的書非常的簡單,一行行文字很清晰,那些史書哲學書,還帶有濃郁的政治色彩。可是要看透它們卻非常難。
高二的時候,常常不務正業,有時看看老書。那時是我第一次感覺的了我的內心世界。第一次接觸佛理。

有時媽媽會說,那年她大二的時候在哪裡怎樣看這本書,我覺得很神奇阿,我都不止大二了。在她象小女孩一樣回憶當初的神情裡,我感覺到這就是遺產。我和那個年代裡的那個小姑娘多麼貼近阿,我想拉著那小姑娘的手跑遍蘇州,而這個小姑娘,現在是我娘。是我在錯亂時空還是我媽在錯亂時空...(老娘原在蘇大學文科,還是學文科的小姑娘有情調阿。這娘們到現在還是這樣)

舊書是簡單,簡單簡單,卻直指人心的東西,叫你先安靜,然後進入另一個世界。這是社會的遺產,這才叫精神的食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