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發現距今3萬年古人類遺址
日期:2016/12/14 12:11:15   編輯:古建築保護考古隊員用套箱技術提起魚化石
隨著一部記錄古人類活動的“歷史書”正在貴安新區翻開,這個年輕的國家級新區擁有的悠久歷史再次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今年3月,一支由省文化考古研究所聯合四川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考古隊伍,在貴安新區經過幾個月詳細的考古調查,發現大量的遺物和遺跡,年代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其中以史前洞穴遺址和魏晉南北朝墓葬最具特點。
貴安新區高峰鎮巖孔村招果洞為代表,考古隊在這裡發現了距今3萬年的古人類洞穴遺址,並清理出土上千件石制品。招果洞也被視為其中堆積最厚、保存最好的一處洞穴。
據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主任張興龍介紹,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推測,這裡3萬年前可能是一個古人類的中心營地。
庫房擺放的1.7萬年前的古人類打制的石器
而在被考古隊稱為“招果洞遺址”的山洞四周,群山環繞,土壤肥沃,林木叢生,枝葉繁茂。考古專家判斷,這樣的環境能為食草食肉類動物提供充足的食物,附近又有河流和泉水,又能為古人類及各種動物提供便利而充足的飲水條件。
隨著“招果洞遺址”考古調查的深入,經過考古隊對其進行鏟剖面研究,發現了相當數量的動物骨骼,石制品和骨角器。並在清理剖面過程中,采撿到了石核、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石制品,這些石制品石質堅硬,做成的石器鋒尖、刃利,能夠砍砸、刮削。
考古隊的專家認為,在同一個地點出現如此多層次的地層堆積,十分罕見。“招果洞遺址”,可謂記錄古人類活動“歷史書”。
貴安新區地處黔中腹地,喀斯特盆壩眾多,境內河網密布,那些眾多的喀斯特洞穴成為古人類理想居所。目前,考古隊在貴安新區的馬場、高峰、湖潮、黨武四個鄉鎮共發現38處洞穴遺址。
據初步考究結果顯示,至少距今3萬年前,古人類便開始在洞穴中繁衍生息。
隨著“招果洞遺址”的剖面清理工作即將結束,聯合考古隊計劃圍繞這些遺址申請考古發掘項目,對招果洞進行更深入的發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