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雲南巍山:打造生態宜居名城

雲南巍山:打造生態宜居名城

日期:2016/12/14 10:02:07      編輯:古建築保護

  近年來,雲南巍山縣高度重視古城保護工作,全面實施“兩保護,兩上山”戰略,按照“科學規劃、保護古城、開發新區、提升縣城”的整體思路,以提升保護和擴容新建為重點,狠抓古城保護利用工作,著力打造多元文化共榮生態宜居歷史名城。

  重規劃,古城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先後完成了《巍山縣村鎮體系規劃》、《巍山縣城總體規劃》、《巍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部分重點保護區域修建性詳細規劃、歷史文化名城協調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歷史文化保護區歷史建築古民居傳統街坊保護設計、縣城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縣城抗震防災規劃、防空體系規劃、縣城綠化專項規劃、縣城給水專業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建立健全了指導縣城發展和古城保護的規劃體系。

  重保護,古城保護工作成效明顯。加強文物古建保護管理工作。先後投入3億多元,對拱辰樓、星拱樓等古建築作了重點保護維修,對有重點保護價值的158座古院落進行登記管理、掛牌保護。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升格申報力度,不斷提升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質。目前已有南诏鎮古建築群等4項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大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力度。堅持“修舊如舊”和體現民族性、地方性、時代性的原則,對古街區臨街建築進行了風貌整治。在歷史文化街區中規劃建設了“巍山小吃街”,並成功舉辦了兩屆“美食大理·品味巍山”中國大理巍山小吃節,精心打造和樹立了“吃在巍山”的品牌。

  重綠化,古城環境得到有效靓化。抓實園林綠化工作,全力打造“綠色古城”,完成了蒙陽公園、蒙化廣場、東路廣場的綠化改造提升,並在縣城主要節點、廣場新植補栽綠色植物,縣城新建成區內綠化覆蓋率達36%,人均公共綠地達8平方米。

  重擴容,古城保護壓力有效減輕。全面實施“保護壩區農田、保護巍山古城、加快項目上山、加快城鎮上山”的“兩保護、兩上山”戰略,完成北隅小區、南诏新苑等建設,全面啟動了文華山片區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加快文獻新區建設,推進文廟片區、菜秧河景區保護性開發,積極將古城內的巍山一中、文華中學、縣人民醫院等教育、衛生公共服務設施和行政辦公的職能有序外遷。幾年來,通過先後實施學校、醫院搬遷工程和居民住宅小區的開發建設,有效減輕了古城保護壓力,推進了城鎮化進程。

  重服務,古城管理水平明顯提升。成立了巍山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強化古城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同時,大力查處和糾正各類違法違規建設行為,全面加強古城環衛工作,衛生區域按人流多少和經費情況劃分為一、二、三類區進行管理,分別按全保潔、兩清掃一保潔和一清掃一保潔進行監督管理,有效維護了安全、整潔、文明、有序、宜居的古城新形象。

  通過抓實古城保護,改善古城環境,巍山縣旅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1至8月,全縣共實現旅游社會總收入13.39億元,同比增長72%;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394706人次,同比增長51%。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