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滬寧新通道穿越太湖引網友質疑 怎麼建還沒定

滬寧新通道穿越太湖引網友質疑 怎麼建還沒定

日期:2016/12/14 19:01:49      編輯:古建築保護
      “為子孫後代計,一定要保護好太湖。”從今年6月份開始,包括新華網發展論壇在內的國內多個網絡論壇出現了一則題為“應立即叫停穿越太湖工程”的網帖,7月4日該網帖又被網友轉帖至無錫當地論壇“東林書院”。因為帖子涉及到高速公路穿越太湖事宜,引起眾多網友熱議。事實上,正是出於保護太湖的考慮,這項早在2009年就經省發改委批復立項的工程,如今仍在慎重地進行前期研究。

    網上爭議:穿越太湖工程建還是不建

    網上搜索結果顯示,“應立即叫停穿越太湖工程”的網帖最早於今年6月9日發布於新華網發展論壇。7月4日,網友“keling888”又將該帖發在無錫當地論壇“東林書院”上。網帖認為,7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圍湖造田,80年代開始的過度網圍養殖,均對太湖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現在要建“穿越太湖工程”,有可能引發太湖新一輪的危機。

    這篇網帖用了近三千字,論述“穿越太湖工程”毫無必要。首先是蘇錫常一帶的高速公路已經夠密;其次高速公路對耗費巨資進行的太湖湖岸濕地生態修復是破壞;其三穿越太湖投資數十億元,成本太高;最後無論是橋梁或是隧道,長達11公裡的距離也容易有事故隱患。

    許多網友留言支持網帖的說法。也有不少網友不贊成網帖的觀點,認為發帖人完全是因噎廢食,沒有搞清楚環保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網友“被繁華遺棄了”就留言稱,青島膠州灣大橋全長41公裡,杭州灣跨海大橋36公裡,無錫建個11公裡的橋毫無必要反對。該網友認為,穿越太湖高速建成後,可以有效分流來往於宜興、常州武進、馬山、蘇州吳中區的車流,緩解滬寧高速的壓力。

    建已經不是問題,省發改委早有批復

    無錫市交通局有關人士昨天介紹,因為現在的滬寧高速公路比較偏北,對沿線城市的南部運輸造成了影響,所以才規劃建設一條滬寧新通道,即蘇錫常地區東連上海、西接南京的南部高速公路。該高速公路從南京江寧區出發,途徑常州、無錫、蘇州,連接上海,目前南京至常州段已經打通。

    網帖所指“穿越太湖工程”正是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無錫段工程的一部分。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早在2010年5月1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該項目全線采用高速公路標准建設,全長51公裡,其中太湖內工程約11公裡。公告稱,若跨湖工程采用橋梁方案估算投資約69.73億元,若采用隧道方案估算投資約95.86億元。

    事實上,2009年3月,江蘇省發改委就已經正式批復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無錫段的項目建議書。然而直至2011年7月,該工程仍沒有動工的消息。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主要的爭議就在無錫境內穿越太湖的這一段。因為太湖是舉世聞名的風景區,所以一聽到要在太湖上動土,就容易引起爭議。“即使是在論證專家組內部,這種爭議也比較激烈。”

    怎麼建才是問題,穿還是跨至今沒定

    據了解,在省發改委立項之後,該工程的建設已經過了要不要建的階段,現在一直討論的是怎麼建的問題。目前專家們提出了三種方案,一是橋梁跨太湖方案——被指容易對環境造成影響;二是隧道穿太湖——又被指工程造價大幅提升,且容易帶來安全隱患;三是橋隧組合方案,即“在南泉一側建隧道,在馬山一側建橋梁,同時考慮在隧道的中間點建造一個小島,以便發生緊急情況後駕乘人員能迅速逃生”。

    去年11月14日,水利部太湖局在上海組織了該工程過梅梁湖全隧工程防洪評價報告專家評審會,評審專家認為《評價報告》的影響分析與評價結論基本合理、原則可行,這意味三種方案中全隧道穿越的方案占了上風。但昨日權威人士強調,這不是最終定論。
 

    “當然很慎重,所以所有的方案我們都進行詳細的論證。”無錫市交通局參與該項目協調工作的有關負責人昨日透露,盡管工程已經提出了種種設計方案,但仍然處於前期研究過程中,包括防洪影響、環評、景觀影響、土地審查等各個專項行政許可有的已經審批了,有的還在報批當中,最核心的原則就是謹慎再謹慎,一定不能給子孫後代留下遺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