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壽縣政府獲悉,耗資2000萬元的壽州古城修復工程進展順利,預計下月中旬可竣工。
為保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風貌,發展旅游經濟,壽縣斥巨資對古城牆進行修復整治。該縣文物局局長李鳳鑫說,目前修復工程已經完成95%,包括外牆整體維修,北門到東門外護坡整修,雉堞復建等,下一步將進行西門復建和東、北、南門的防滲處理,預計9月中旬可全部完工。
由於歷史原因,壽縣10余萬居民聚居在古城內,導致古城人滿為患。該縣制定了《壽縣古城區自願出城居民住宅房屋產權置換暫行辦法》,用優惠條件引導古城內居民有序外遷。計劃到十二五末,大部分人口遷出,古城內只保留4.5萬人口居住。據了解,目前該縣縣委、政府、縣一中、中醫院等已經率先遷出古城,部分縣直單位、二中、三中、一小等正在建設新的辦公區,不久也將遷出。目前居民“出城”已經過萬人。
與此同時,由建設部建設規劃設計院編制的“壽縣古城保護控制詳細規劃”年內將出爐,壽縣古城牆和鳳陽明中都皇故城,已正式向國家文物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兩古城已列入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名錄,正在等待審批驗收。
據史料記載,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朝,棋盤式布局,明清以來,按照防御戰爭和防洪的需要不斷進行整修,有東、西、南、北四門、東為“賓陽”、南為“通淝”、西為“定湖”、北為“靖淮”,城牆古樸雄偉、氣勢磅礴,也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