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城市文化北京宣言”(完整版)
日期:2016/12/15 14:59:54   編輯:古建築保護(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於2007年6月11日在北京通過)
2007年6月9日至11日,來自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位市長、規劃師、建築師、文化學者、歷史學家以及其他各界關注城市文化的人士,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的邀請,相聚在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北京,討論了全球化時代的城市文化轉型、歷史文化保護、當代城市文化建設等議題。
與會代表認為,城市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獨特的重要地位。回顧城市發展的歷史,文化始終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城市不僅是一定地域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也是這一地域的文化中心。與會代表充分肯定了《雅典憲章(1933)》、《馬丘比丘憲章(1977)》、《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2)》和《文化多樣性保護國際公約(2005)》等對於城市發展和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貢獻。同時注意到,城市化、全球化在帶來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生活改善的同時,也給當代人帶來巨大的挑戰。城市發展正面臨著傳統消失、面貌趨同、形象低俗、環境惡化等問題,建設性破壞和破壞性建設的威脅依然存在,城市文化正處於轉型過程之中。在全球城市人口第一次超過鄉村人口的今天,反思城市發展的歷程,重新評價城市文化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我們在自由討論的過程中,形成如下共識,並以北京宣言的形式公布於世。
一、新世紀的城市文化應該反映生態文明的特征。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也是導致全球一系列重大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迄今為止,那種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念、掠奪自然資源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再可取,減少城市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壓力,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相互和諧,應該成為城市發展的基點。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理念,尊重自然、道法自然的思想,是珍貴的世界文化瑰寶,也是對今天的城市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的基本原則。21世紀的城市應該是生態城市。
二、城市發展要充分反映普通市民的利益追求。城市是市民的居所,也是市民的精神家園。普通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驅動力量。堅持面向普通市民,同時,回應不同人群的訴求,特別是貧困階層、弱勢群體、邊緣人群的需求,應該成為基本價值觀和行為准則。深入科學地研究普通市民對居住、就業、交通、環境、以及情感的需要,塑造充滿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城市空間,是當代規劃師、建築師和文化學者的歷史使命。民眾的利益高於一切,城市規劃建設如此,城市文化亦然。市長對此負有特別重要的責任。應該保證市民參與城市發展決策過程的機會,任何好的決策都是市民自己的選擇。城市發展的本質應使市民生活得更美好。
三、文化建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內涵。市民的道德傾向、價值觀念、思想方式、社會心理、文化修養、科學素質、活動形式、傳統習俗、情感信仰等因素是城市文化建設的綜合反映。城市規劃、建設必須特別重視城市文化建設,城市的形態和布局要認真吸取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營養;城市的風貌和特色要充分反映城市文化的精神內涵,城市的建築和設施要努力滿足普通市民精神文化和物質的基本需求。建設形神兼備、渾然一體的城市,實現城市建設形式與城市文化內涵的完美結合,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目標。在信息化的今天,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城市功能,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加強城市文化建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味,任重道遠。
四、城市規劃和建設要強化城市的個性特色。當今城市發展中普遍存在著形象趨同、缺乏個性的現象,富有特色的城市街區、建築正被標准化的開發吞噬,優秀的地方文化、特色正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消失。面對全球化、現代化對於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沖擊,要通過深入的城市設計、廣泛的社會參與、有效的城市管理,讓我們的城市街道、廣場和建築演繹城市內在的氣質、情感及其文化底蘊,讓我們的城市特色蘊含在每一個細節和活動中。特色賦予城市個性,個性提升城市競爭力。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徑。要拒絕雷同,彰顯個性;也要反對有損於傳統、有礙於生活的荒誕媚俗。成功的城市應該具備深厚的文化積澱、濃郁的文化氛圍、美好的城市形象,成功的城市不僅是當代的景觀,也將成為歷史的榮耀、民族的驕傲。
五、城市文化建設擔當著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的重任。城市是全人類的共同記憶。文化遺產見證著城市的生命歷程,承載和延續著城市文化,也賦予人們歸屬感與認同感。城市文化建設要依托歷史,堅守、繼承和傳播城市優秀傳統文化,減少商業化開發和不恰當利用對文化遺產和文化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成功的城市是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的城市。城市的生命力在於創新,要積極發展創意產業和服務業,促進城市經濟升級轉型和城市功能的完善,順應現代生活的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借鑒吸收全人類的文化成果,擴大民族文化的外延,更好的弘揚本土文化。我們不僅需要商貿城市、工業城市,我們更需要文化城市。
我們有一種共同的期待,21世紀,全世界人民連心攜手,共建美好、宜人的人類家園。我們有一種共同的信念:21世紀的城市應該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