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對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的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證實該考古遺跡為北宋以後龍虎山道教祖庭的主體。這是我國首次進行的大規模道教遺址發掘。
2014年6月,龍虎山大上清宮二期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現大片建築遺跡,經有關部門初步探明,該遺跡為大上清宮遺址。據了解,該遺址位於上清鎮東陲,距嗣漢天師府約1公裡。目前發掘位置為遺址的玉皇殿區域,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考古工作者在遺址東部布下10米×10米探方25個,揭露面積2500平方米。截至4月18日,已發現的宮觀建築基址有龍虎門、玉皇殿、三官殿、二處碑廳,周廊、廂房等。遺址中出土了大量宋、元、明、清時期的陶瓷器碎片及各類建築構件,其中不少是十分精致的琉璃瓦。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龍虎山組織了一場專家論證會,來自國內、省內知名專家實地察看發掘現場及出土文物後一致認為,大上清宮遺址的考古發掘是我國第一次大規模的道教遺址發掘,發掘科學規范,出土文物品種豐富,文物保護及時有效,學術意義十分重大,是我國道教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據了解,現存的建築遺跡體現了明代完整的保留宮觀建築布局,是我國南方地區迄今所發現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宋、元、明、清皇家等級的宮觀建築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