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最美古鎮” 期待重生

“最美古鎮” 期待重生

日期:2016/12/14 10:04:48      編輯:古建築保護
    三台縣西平鎮從成都捧回一塊四川“最美古鎮”的牌匾。西平鎮從四川幾十個古鎮中脫穎而出,與李莊、佛寶、安仁、上裡等四個古鎮一同獲得了四川省首批最美古鎮稱號。

    其實,仔細追究起來,西平古鎮的歷史僅有三四百年,隨著人口的增多,西平鎮早已超出了古鎮的范圍,但讓人驚奇的是,西平鎮直到現在還依稀可見場鎮建設初期的模樣,老街上的古老建築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還有不少繼承著古老的傳統。

    一個逢場天,記者乘車來到西平,來之前記者查閱地圖,西平鎮處於凱江河畔,正好在三台與中江之間,距離中江20多公裡,離三台有30多公裡。凱江水從西平城鎮邊流過時,在場鎮形成一個回水灣。西平鎮的人們祖祖輩輩就靠凱江水養育。

    追溯起來,西平鎮的歷史並不長,明末清初西平和四川其他地方一樣,百裡難見一個行人,直到順治末年才有移民遷入。康熙十年(1762年)由於人口劇增,在這裡興建起了場鎮。據資料記載,當時這裡僅有500戶居民,幾乎都是來自福建、廣東、湖廣(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移民。

    西平古城新建場鎮後,逐漸擴建起了不只一條街道,其中的“十字”形老街,占地約1平方公裡。清嘉慶五年(1800年),清政府地方官兵,為鎮壓白蓮教農民起義,指定在觀音場興役建倉,把三台、中江兩縣糧草儲藏在這裡,平亂後,鄉人將守護糧倉的糧台連綴修成了城牆。因而西平城牆有兩個不同特點:一是四方大門(除南門外),均附有小門,大門用於進車、小門用於行人。這就是現在看見的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小西門的由來。西平老城中有廣東、福建、湖廣(湖南、湖北)、江西4大會館,據老人傳說,最大會館是湖廣館,巍峨壯麗,還有鐘樓和鼓樓。廣東館保存最好,有神廟、戲樓、門面等,現為茶園,飲茶者甚多。不過現在江西館僅存門樓,而湖廣館只留下遺跡。

    作為三台邊緣的一個大鎮。一到逢場天,臨近的上新、凱河、建平、萬安、古井、八洞等地數萬群眾來西平趕集和交易。

    記者了解到,目前政府正准備將西平古鎮加以打造,場鎮新區規劃、老區保護開發利用都已提到日程上來,已有開發企業看准了西平古鎮,並與縣、鎮有關領導和部門達成了意向性開發協議,准備首期投資1億元開發古糧台,繼而投資4億元開發古牆邊的凱江河岸,打造休閒、娛樂、住房、別墅為一體連接成都—西平—綿陽—三台的旅游帶。相信數年後,西平古鎮又將煥然一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