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雛庵】
位於赤壁市西部赤壁鎮金鸾山南面半山腰,南面山腳為赤壁鎮老街。據史料載,赤壁之戰時鳳雛(龐統)先生曾在此閱讀兵書,且巧遇蔣干,獻上“連環計”,為孫、劉兩軍破曹立下了奇功,因此在這裡修廟宇紀念龐統。此庵建於1846年,原為九重大殿,今僅存最上一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分三個殿室,座東朝西,南側有小天井,伙房,青磚白粉牆面,穿斗、抬梁混合結構,硬山牆,屋面小青瓦,屋脊飾龍鳳,有馬頭牆飾,房牆有“絕甘兮少”四個大字,正殿供奉龐統先生像,神龛兩側有對聯“造物多忌才,龍鳳豈容歸一室,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許三分”。該庵於1981年作為“赤壁之戰遺址”附屬文物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侯宮】
位於赤壁市赤壁鎮南屏山頂,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據《蒲圻縣志》載:拜風台由嘉魚知縣劉秉政主修,稱“關主廟”,萬歷十八年(1610年),嘉魚知縣葛中憲重修拜風台後遭雷擊,於1936年重修後,於1948年再次返修。現在的拜風台稱武侯宮,現存有台基。面闊三間,一進兩重,座北朝南,前重為垂樓式偏面,門頂石雕精細,朱紅色木質大門上有金黃彩飾,殿內兩側有木質閣樓,大殿後牆外側有對聯:“風祭南屏妙用玄機奠漢土,火攻北岸照紅赤壁懸江三斤”,殿後為橫過道,有五級台階上後殿,,兩側有木質廂房,中間有神台,上貢“劉、關、張、孔明”神像,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結合的結構,小青瓦蓋頂,有馬頭牆。該處古建為研究鄂南地區明代寺觀建築風格提供了實物依據。1959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1年作為“赤壁之戰遺址”的附屬文物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