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十裡鋪北遺址發現古城牆
日期:2016/12/14 12:21:07   編輯:古建築保護 據定陶縣文物局定陶王陵管理所所長王世賓介紹,十裡鋪北遺址位於菏曹運河景觀帶施工工地,於2013年被發現,2014年7月開始搶救性發掘保護,多數探方在挖掘保護後逐步回填。最新發現源於今年2月底開始挖掘的一處長23米、寬4米、深約5米的探溝,就在本月中旬,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了一段夯土牆,至此一座地下古城牆“嶄露頭角”。考古專家判定,這座古城牆築造於距今約三千八九百年前,一直使用到距今二千二三百年,圍護面積近3萬平方米。
記者在考古發掘現場看到,階梯狀的探溝有序地還原了夯土牆的立體刨面,極具層次感。考古專家在牆面上用紅線標示了不同的文化層,分為I區、E區、H1區、H2區。仔細觀察探溝的四壁,深淺不一的顏色在各個文化層上清晰可辨。
“這段夯土牆只是古城牆的一部分,頂部寬約9米,底部至少寬15米以上。”王世賓說,“這個探溝還原的只是古城牆很小的一部分,其他的還都在我們腳下。”王世賓分析說,幾千年前,這座古城牆環繞的近3萬平方米區域是人們生活、居住的場所。為保護家園、抵御洪水,先人曾多次將城牆加寬加厚。“通過夯土牆剖面的紋理,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人當初施工的場景和施工者的心血。由於生產力低下,古人夯實城牆時用的都是木棍,一下一下敲打出來的。”王世賓繪聲繪色地說。
王世賓告訴記者:“這次夯土牆的面世對確定十裡鋪北遺址的年代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一步經省考古專家進一步分析、研究後,這裡將進行保護和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