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革命領袖李自成的故鄉——米脂古鎮

革命領袖李自成的故鄉——米脂古鎮

日期:2016/12/14 10:08:17      編輯:古建築保護
陝西古鎮米脂

    米脂縣為古銀州,是明末農民革命領袖李自成的故鄉。素有“文化之鄉”、“小戲之鄉”、“梯田之鄉”之美譽。

    米脂縣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無定河為分水嶺,地勢總體東西高中間低。海拔最高1252米,最低843.2米,平均海拔1049米。地貌主要以峁、梁、溝、川為主,境內山峁達20378個。溝道16120條構成溝壑縱橫、梁峁起伏、支離破碎的地貌景觀。
    縣域西部與榆林的風沙區接壤,溝道淺而寬、梁峁起伏較大,土壤風蝕沙化明顯,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縣域東南部,丘陵起伏,坡陡溝深,侵蝕嚴重。經過治理,明顯改觀。中部為無定河川道地帶,面積約24平方公裡。
    本縣屬中溫帶半干旱性氣候區,全年雨量不足,氣候干燥,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風。晝夜溫差大,適宜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溫8.5℃,極端最高氣溫38.2℃,極端最低氣溫-25.5℃,無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本縣是黃土高原和中國大陸小雜糧主產區之一。 米脂雖為山區小縣,但從炎黃文明的萌發階段起,她即幾經變遷,歷盡滄桑,以其獨特的貢獻和燦爛的文化聞名於世。公元563年北周置銀州,金正大三年(1226)設縣。歷史上,秦公子扶蘇、大將蒙恬,漢“龍城飛將”李廣,唐一代名臣郭子儀,宋愛國命官、科學家沈括等文臣武將,都曾在這裡運籌帷幄、勵精圖治,為銀州增色不少。那高懸於城南崖壁之上的民國總統徐世昌手書的“古銀州”石刻,正是對米脂幾千年文明發展史的濃縮。
    米脂北承蒙陰,南銜關中,進可西擊寧夏,退可據守黃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再加米脂長期地處漢族政權與少數民族勢力的拉鋸地帶,歷史上征戰不斷。如唐人陳陶“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的詩句,就是對這裡殘酷戰爭的真實寫照。北宋年間,一代枭雄、米脂籍黨項族人李繼遷,挾地利人和,在這裡屯兵墾田,積蓄力量,終立西夏,稱霸一方。明末,農民英雄李自成從這裡扯起闖旗,馬踏幽燕,定鼎北京,濃墨重彩導演了中國歷史上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喜劇。進入現代,我黨我軍的許多重大活動是與米脂聯系在一起的。在陝甘寧邊區的困難歲月裡,米脂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楊家溝窯洞的燈光,沙家店戰役的烽火,以毛澤東治國安邦的睿智和彭大將軍摧枯拉朽的氣勢,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而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大決戰,則以國民黨軍戰場最高指揮官、米脂人杜聿明的戰敗被俘而告終。
    米脂以小米得名,小米以米脂產為最佳。米脂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121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座落著兩萬多個饅頭型山巒,溝壑縱橫,峁梁交錯。太多的付出,使這塊黃土高坡支離破碎,過分貧瘠。然而,窮則思變。世世代代的米脂人,以對自己家鄉的無限眷戀之情,用雙手描繪出了“梯田直上白雲間”(錢昌照詩句)的壯觀景色,培育出了食中珍品小米等優良的品種。山水本無意,小米獨鐘情。凡了解米脂的人無不驚歎,小米生於米脂的坡坡窪窪、山山水水間,竟如有神助,黃澄澄,金燦燦,亮晶晶,香噴噴,好不誘人。那每日必不可少的錢錢飯,那走西口必帶的米面馍,那甘醇的米酒,酥潤的米糕,芬芳的米茶,香甜的米粥,使米脂男兒平添幾分豪氣,使米脂婆姨又多幾分嬌逸。小米已滲透在米脂人的生活裡,融化在米脂人的生命中。而小米加步槍的特定含義則說明,小米培育了一種精神,小米孕育了中國革命。
    米脂雖為山區小縣,但從炎黃文明的萌發階段起,她即幾經變遷,歷盡滄桑,以其獨特的貢獻和燦爛的文化聞名於世。公元563年北周置銀州,金正大三年(1226)設縣。歷史上,秦公子扶蘇、大將蒙恬,漢“龍城飛將”李廣,唐一代名臣郭子儀,宋愛國命官、科學家沈括等文臣武將,都曾在這裡運籌帷幄、勵精圖治,為銀州增色不少。那高懸於城南崖壁之上的民國總統徐世昌手書的“古銀州”石刻,正是對米脂幾千年文明發展史的濃縮。
    米脂北承蒙陰,南銜關中,進可西擊寧夏,退可據守黃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再加米脂長期地處漢族政權與少數民族勢力的拉鋸地帶,歷史上征戰不斷。如唐人陳陶“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的詩句,就是對這裡殘酷戰爭的真實寫照。北宋年間,一代枭雄、米脂籍黨項族人李繼遷,挾地利人和,在這裡屯兵墾田,積蓄力量,終立西夏,稱霸一方。明末,農民英雄李自成從這裡扯起闖旗,馬踏幽燕,定鼎北京,濃墨重彩導演了中國歷史上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喜劇。進入現代,我黨我軍的許多重大活動是與米脂聯系在一起的。在陝甘寧邊區的困難歲月裡,米脂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楊家溝窯洞的燈光,沙家店戰役的烽火,以毛澤東治國安邦的睿智和彭大將軍摧枯拉朽的氣勢,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而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大決戰,則以國民黨軍戰場最高指揮官、米脂人杜聿明的戰敗被俘而告終。
    米脂以小米得名,小米以米脂產為最佳。米脂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121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座落著兩萬多個饅頭型山巒,溝壑縱橫,峁梁交錯。太多的付出,使這塊黃土高坡支離破碎,過分貧瘠。然而,窮則思變。世世代代的米脂人,以對自己家鄉的無限眷戀之情,用雙手描繪出了“梯田直上白雲間”(錢昌照詩句)的壯觀景色,培育出了食中珍品小米等優良的品種。山水本無意,小米獨鐘情。凡了解米脂的人無不驚歎,小米生於米脂的坡坡窪窪、山山水水間,竟如有神助,黃澄澄,金燦燦,亮晶晶,香噴噴,好不誘人。那每日必不可少的錢錢飯,那走西口必帶的米面馍,那甘醇的米酒,酥潤的米糕,芬芳的米茶,香甜的米粥,使米脂男兒平添幾分豪氣,使米脂婆姨又多幾分嬌逸。小米已滲透在米脂人的生活裡,融化在米脂人的生命中。而小米加步槍的特定含義則說明,小米培育了一種精神,小米孕育了中國革命。米脂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具有光榮傳統的地方,歷來人傑地靈,英才輩出。西夏國奠基者李繼遷,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共和先驅高攀桂,開明人士李鼎銘,民主斗士杜斌丞,抗日名將杜聿明,布衣作家李健侯,秦腔泰斗馬建翎,各領風騷,光照後人。英雄壯桑梓,浩氣存千古。今天,雄踞在銀州大地上的貂蟬洞、李自成行宮、杜斌丞紀念室、李鼎銘陵墓、楊家溝紀念館、沙家店戰役遺址等歷史遺跡,如座座豐碑,記載著米脂的光榮。而矗立在市中心的闖王躍馬進擊的塑像,則是米脂人民策馬揚鞭、奮勇進取的精神寫照。
    米脂歷來人文荟萃,文風興盛,素有陝北文化縣之美稱。清光緒年間,曾有三科大比考,米脂以陝北一隅小縣,連中五名進士,名震塞上。近代以杜斌丞、李鼎銘、高佩蘭為代表的本縣有識之士,奔走呼號,先後傾力辦起了三民二中、米脂女校、臨水寺小學等公私學校,為國家培養出了劉瀾濤、郭洪濤、馬明方、馬文瑞、杜瑞蘭、杜岚等大批棟梁之材。受重教興文傳統的影響,求知識、習文化,已日益成為米脂人的自覺行動,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80年代在陝北率先被省政府命名為基本無盲縣,90年代已經實現普六,即將實現普九達標。
    米脂是陝北文化沉澱的富集區,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米脂文化源遠流長,帶有濃厚的黃土氣息和強烈的黃河氣派,淳厚、樸素。不論是質樸大方、精巧韻趣的漢畫像石,還是甘醇樸實、豪放氣派的民歌,不論是獨樹一幟的唢吶,還是豐富多彩的民間剪紙,不論是形象逼真的石雕,還是生動稚拙的面塑、泥塑,都獨具特色,頗有名氣。濃厚的群眾文化氛圍又為文化縣贏得了小戲之鄉的雅稱。特別是逢年便鬧、逢喜便鬧的秧歌,龍騰虎躍,熱情奔放。元宵節,花燈下,耍獅子、踢場子、扳水船、轉九曲、打腰鼓、放禮花、跑毛驢、唱大戲、吹唢吶、品說書,紅火異常,熱鬧非凡。走進米脂,也就走進了民歌的海洋,在那田野裡、路畔上,在那院落裡、硷畔上,那做工、放牧、趕牲靈的,那洗衣、編織、納鞋底的,競相用民歌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勞作中、酒席上,甚至叫賣、哭悼,都有詞有曲,令人蕩氣回腸,情不自禁。遠客若來,都會陶醉在那隨風飄來的悠揚悅耳的信天游等民歌聲中。
    (編輯:李瑩)

-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