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我國最大石城遺址首次考古出土半米多長玉器

我國最大石城遺址首次考古出土半米多長玉器

日期:2016/12/14 12:28:14      編輯:古建築保護
    根據最新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在我國最大的史前石城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的部分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了長達50多厘米的玉器,從而為研究4000多年前古代中國的玉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陝西省神木縣的石峁遺址最初發現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近年來持續的考古工作,被確認為中國史前規模最大的石城遺址,尤其因去年發現的巨大城牆、完整的城市結構和罕見的東城門址而被評為重大“世界田野考古”項目之一。

    根據考古發掘,這件最新考古發現的長達56厘米的玉器學術名稱為牙璋,是清晚期著名學者吳大澈在《古玉圖考》中根據《周禮》的記述,對照當時的實物命名的。一百余年來,形似古代農具的牙璋已成為約定俗成的名稱。把這件新出土的牙璋拿在手中,感覺重量約3公斤,其寬約10厘米,而一邊薄如刀刃,作為禮器具體如何使用則不清楚。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孫周勇研究員說,在去年石峁遺址的考古發掘過程中,就出土了玉鏟、玉璜等6件完整玉器。這次考古出土的牙璋是第一次科學發掘的牙璋,它解決了很多的問題,譬如解決了年代的問題,石峁玉器的背景問題,石峁牙璋的來源問題,過去大家各說其是,有說漢代的或西周的,有說商代的,還有說龍山晚期的,這次從地層學上從考古學上給了一個死證,這個東西就是龍山晚期到夏代這個時期即4000年前後的東西。

    神木石峁遺址是中國北方地區一個非常重要的玉文化區域中心,曾經發現、出土過大量精美的玉器,相傳在海外的石峁玉器就有4000多件。此前所知最早的玉牙璋分別發現於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山東海陽司馬台遺址和山東臨沂大范莊遺址等地,基本上是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其中山東龍山文化的兩處遺址出土的牙璋,形制較為簡單,而陝西中原龍山文化遺址發現的牙璋數量巨大,器形普遍較大,長均超過30厘米。考古人員曾在神木石峁一次征集120余件玉器,其中牙璋多達28件,說明使用牙璋禮器盛行,反映了以牙璋等器為主的石峁玉文化發展的特色。

    孫周勇說,玉器除了數量大之外,還要進一步看到它具有高端奢侈品的特點。從現存流傳在社會上的史前玉器來看,在古代中國的范圍內,至少可以看到神木石峁已經和良渚文化、齊家文化等4000年到5000年前後中國最大的部落集團(或者酋幫)等,已經存在著較明顯的聯系。

    根據考古工作初步表明,神木石峁城址是由皇城台、內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並相對獨立的城址組成。其始建於約4300年前,到夏代時期毀棄,是世界上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個。但目前的考古發掘主要局限於石城的東南角,屬於整體遺址的冰山一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